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北广文化)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之辰
2024-01-24

提示:点击上方"北广人物"↑免费订阅本刊

今天是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一年(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上元节。

据《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据传:每年的这一天,都有一个老爷爷头戴如意翅丞相帽,身穿大红绣龙袍,腰扎玉带,怀里抱着把如意,又或是上书有“天官赐福”四个大字的横幅,从天上下到人间,谁要是能遇见他,就能升官发财。这位老爷爷就是天官。

古诗元宵节古诗_元宵节的古诗词_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

上元节,也称元夕、小正月。这一天被作为节日,大约始于西汉,节俗大约有:置备牲礼祭祀天官(有说这位天官就是上古大帝唐尧,相传他后来飞仙,成为了天上的紫徽星君,主官禄,与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是以人们也多以“天官”来称户部尚书)、吃元宵(南人叫汤圆,吃元宵意谓团团圆圆,是故也叫元宵节),闹花灯、猜灯谜、舞龙灯(是故也叫灯节。上元夜燃灯,当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朝廷有规定,仕官百姓都要在这一天燃灯供佛,是以上元夜张灯遂为法定之事)、踩高跷、划旱船、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上元夜,妇女大多都是结伴而游,在游的过程中,要见桥必过,因古人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舞狮子、逐鼠(多流行于养蚕人家,据说是因老鼠常会在夜里出来,把蚕宝宝吃掉,而正月十五这天若用米粥喂了老鼠,它这一年就不会吃蚕了)、迎紫姑(紫姑者,厕神也)和送灯(娘家要给新嫁的女儿送花灯,因为“灯”与“丁”谐音,送灯就是送丁,祝福早生贵子也)等。

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_古诗元宵节古诗_元宵节的古诗词

元宵节的古诗词_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_古诗元宵节古诗

另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6月,元宵节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完春节,木匠就在想元宵节这天,也就是今天,给大家说点什么?后来想还是给大家推荐几首与元宵节有关的古诗词吧。因为春节前,木匠曾给大家推荐了九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词,发现大家还挺爱看,那咱们还是照方抓药,希望今天木匠推荐给您的这10首古诗词,能为您的节增添一些快乐——

第一首是欧阳修写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古诗元宵节古诗_元宵节的古诗词_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

这首词应该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元宵词了。它的上阕,写的是词人在“去年元夜时”的所见所闻,热闹的花市灯火通明,游人往来如织,这不但是观灯赏月的良辰,也是青年男女恋爱的好时机。“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更是写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甜蜜得不要不要的。它的下阕写的是词人在“今年元夜时”的触景生情。月与灯依旧,但已“不见去年人”,于是“泪湿春衫袖”。一个“湿”字,更是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词人心中的悲伤,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它,是不是觉得与唐人崔护的名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首是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的古诗词_古诗元宵节古诗_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

此词的知名度,与欧阳老的《生查子•元夕》几乎差不太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更是千古名句。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曾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各位同学,你现在在哪一境?

而对于词中提到的那个站在“灯火阑珊处”的人,向有两种解释:一说是词人要找一位佳人(她既可能是词人约来见面的心上人,也可能是词人刚在人海中遇见,却又转眼不见了的一位美女),一说就是词人自己。

两相比较,木匠还是更偏重后一种说法。因为词人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期。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满朝文武全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而对于中原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哭声,根本就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跟词人同时代的有个名叫林升诗人,亦曾对南宋小朝廷的这种颓靡之风,给予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词人得不到朝廷重用,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从施展,就像是一个被排挤在那热闹的气氛之外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醉生梦死,而毫无办法,其心中的惆怅与愤闷,应该是不难想见的,但他又不想去和那些人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所以就只能是站一旁(“灯火阑珊处”),孤芳自赏……

第三首是李清照写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节诗词古诗大全_古诗元宵节古诗_元宵节的古诗词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今杭州)时,写的一首词。

李清照的前半生,生活不是一般的幸福、美好,且她作为当时一个很红很红的女词人(其“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不是白得的),可以说是集万千荣宠于一身。奈何,人到中年,国破家亡,不得不举家南逃。没过多久,她的丈夫(著名金石学家和文物鉴赏家赵明诚)也死了。丈夫死后,她就被一个渣男给盯上了,盖因她随身携带着不少价值连城的古物(这其实只是她跟丈夫原来收藏的十分之一不到,其他十分之九,已都在逃难的过程中,丢的丢、毁的毁)。于是,那渣男就用尽各种手段,把她给骗到了手。当她发现他的本来面目时,不仅财产已被骗光,还受到了家暴。再后来她是宁可坐牢,也要与那渣男离婚(当时,女方是不能提离婚的,除非男方犯了法,但即便是这样,女方也得坐一年的大牢)。还好,她抓到了那渣男的犯罪的证据,也幸得一些亲友的相助,这才把婚离了,并只坐了9天大牢,就被放了出来。但经此一劫,本来就在落难之中的李清照,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了。最后,她也是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叶落难以归根的极度痛苦中,悄然辞世的(这么有名的一个女词人,具体是死在了哪年?又究竟是死在了什么地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这也说明其晚年的境遇,是何等的凄凉)。

她若是个平常的女人,遇到国破家亡这种事,幸福的日子不再有,也就罢了。但她是谁呀?她可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啊!受此奇耻大辱,还让自己的名声尽毁,要我说,真是还不如死了的好。

可能这首词对大家来说,不如前两首熟悉,为让大家能更方便地理解这首词,下面,木匠就试着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落日像被熔化的金子,满天的云彩将像白玉一样的月亮,合抱在中间,我这是在哪儿啊(言外之意就是我现在漂泊异乡,早已无家可归了)?春风吹绿了杨柳,有人在吹着《梅花落》(《梅花落》最早是南朝诗人鲍照写的一首乐府诗,词曰:“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尘,徒有霜华无霜质。”据说其曲极为哀怨。大过节的,谁会吹这种曲子?大概也是个和词人一样,家在中原,流落到江南的难民吧)。春天是来了吗?今天是元宵佳节,天气融和,大家也都很欢乐,但又怎知一会儿不会出现风雨?刚还有诗友来请我去参加一个元宵诗会,可我由于心中愁苦,而婉谢了他们的好意。

中原未被金人占领前,汴京(北宋的国都)可比现在的临安(南宋的国都)繁荣多了,当时,我还没有出嫁,有很多闲暇的时光。正月十五是我最爱过的一个节日(不仅是因为过元宵节有很多的娱乐项目,更因为一年中,大户人家的小姐,只有这一天,才被允许在外面玩到半夜再回家)。每年的这天,我都会戴上一顶上面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帽子上还有用金线装饰的雪柳(一种用白娟制成的头饰),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观灯……可如今的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容颜憔悴,头发乱了,也无心去梳理,更怕晚上出门的老妇。可今天毕竟是元宵节啊,不如我就在这帘儿的后面,偷听一会儿别人的欢笑就好了。

真是惜哉!痛哉!

给大家讲完李清照这首词,木匠突然心情有些沉重,以下几首,就不给大家细讲了,相信大家多读几遍,也能感悟到它们的妙处。读诗之乐,不就在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