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思政教育政策法规更新了哪些重点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是党和国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提升教育实效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与核心要义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服务于革命斗争需要,强调阶级教育和革命动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策法规聚焦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逐步系统化,明确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

其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为基础,以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为主体,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体系。

(一)根本性法律规范

宪法中“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的规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教育法》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地位。

(二)纲领性政策文件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引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专项教育规范

针对不同学段和群体,政策法规细化了教育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化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的实践要求与保障机制

政策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为确保落地见效,建立了多层次的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明确各级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队伍保障: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3. 课程保障: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4. 监督评估: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纳入教育督导和考核体系,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的时代价值与发展方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一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二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将进一步完善:一是更加注重法治化建设,推动将成熟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二是强化数字化赋能,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模式;三是深化实践育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关问答FAQs

问: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与学校德育工作是什么关系?
答: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制度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二者目标一致、内容相通,政策法规为德育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规范要求,确保德育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校德育工作则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途径,将政策法规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育人实践,培养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问: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中的“全员育人”要求?
答:“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形成育人合力,在学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职责,不仅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渠道作用,还要推动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通过管理服务、环境营造等方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家庭要注重家风建设,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社会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社会条件,通过多方协同,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育人共同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