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流感高发季,发烧了怎么办?这5个常识别再错!

流行性感冒发烧常识

流行性感冒发烧常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发烧是流感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正确认识和应对流感发烧对病情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流感发烧的机制、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误区进行详细说明,帮助读者科学应对这一常见健康问题。

流感发烧的机制与特点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发发烧,这种反应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自然防御机制,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流感发烧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起病急骤: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甚至更高。
  2. 持续时间长:若未及时干预,高热可能持续3-5天,部分患者甚至超过一周。
  3. 伴随症状明显:常伴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与普通感冒的低热、轻微不适形成鲜明对比。

流感发烧的处理方法

物理降温

对于体温低于38.5℃且无明显不适的患者,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 减少衣物:避免“捂汗”,保持环境通风,穿透气衣物。
  •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
  • 退热贴:适用于额头等部位,可辅助缓解头部不适。

药物降温

当体温超过38.5℃或患者因高热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烧药:

  •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每日剂量不超过4克,避免与酒精同服。
  • 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但可能刺激胃肠道,建议饭后服用。

注意事项

  • 不建议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或交替使用不同种类药物,以免增加肝肾负担。
  • 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

补充水分与营养

高热会加速水分流失,需鼓励患者多饮水(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汤面),避免辛辣油腻。

何时需就医?

虽然多数流感发烧可自愈,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 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40℃或使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
  2. 呼吸困难、胸痛:可能提示病毒性肺炎。
  3. 意识模糊、抽搐:警惕高热惊厥或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4. 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患者等。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烧易出现热性惊厥,家长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惊厥发作,应让患儿侧卧,避免咬伤舌头,并及时送医。

孕妇孕妇免疫力较低,流感可能增加流产、早产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并尽早接种流感疫苗(灭活疫苗)。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流感易发展为重症,需加强监测,注意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避免因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流感发烧的常见误区

误区 正确做法
捂汗退烧 捂汗可能导致热量无法散发,甚至引发脱水
抗生素治疗 流感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除非合并细菌感染)
发烧就必须用退烧药 5℃以下且无不适可先观察,物理降温即可

预防流感的关键措施

  1.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推荐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等)接种。
  2. 个人防护: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流感季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3.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关问答FAQs

Q1:流感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A1:正常情况下,流感发烧不会直接“烧坏脑子”,人体大脑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一般体温不超过41℃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但若出现超高热(>41℃)或合并脑炎(罕见),可能影响神经系统,需及时就医。

Q2:退烧药吃了没效果怎么办?
A2:若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未下降或反复升高,可先排查原因:是否剂量不足、饮水不够或合并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性细菌感染。

流感发烧虽常见,但需科学应对,避免盲目处理,通过合理的降温措施、密切的病情观察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多数患者可顺利康复,加强预防意识,降低流感发生风险,才是维护健康的关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