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教育局新政策

近年来,南通市教育局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近期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新政策明确,将以“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治理”为主要抓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5年起,南通市区将新增5个教育集团,通过名校带动、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措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引入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针对学前教育,新政策提出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不低于60%,政府将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并加强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保教质量,政策还强调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要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标准执行,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为适应南通“制造强市”和“产业创新”战略,新政策着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全市将重点建设1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与中天钢铁、南通醋酸纤维等企业合作,开设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专业方向,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政策还明确,职业院校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将作为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同时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南通将完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体系,扩大中职国家奖学金覆盖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政策从“引、育、留、管”四个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引才”方面,南通将实施“名师引进计划”,面向全国引进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教育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经费等支持;在“育才”方面,建立“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和乡村教师。
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政策规定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住房保障等倾斜政策,并在职称评聘中单列名额,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
教育数字化:赋能智慧教育
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南通市教育局启动“智慧教育2.0”工程,未来三年,全市将实现中小学千兆宽带全覆盖,建设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推广“AI+教育”应用场景,通过智能备课系统辅助教师精准教学,利用学情分析平台实现个性化作业推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政策还强调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整合全市优质课程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放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家长和学生可通过“南通教育云”平台在线学习、查询学业数据,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保障措施:强化政策落实
为确保新政策落地见效,南通市教育局建立“督查—反馈—改进”闭环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监测政策实施进展;设立教育改革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以下是政策重点内容摘要表:
| 领域 | 主要措施 | 目标 |
|---|---|---|
| 基础教育 | 推广集团化办学,增加普惠性学位,落实“双减” | 2025年普惠园覆盖率90%,缩小校际差距 |
| 职业教育 | 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加强师资实践 | 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产业需求 |
| 教师队伍建设 | 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培训体系,落实乡村教师补贴 |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 教育数字化 | 推进“智慧教育2.0”,建设智慧校园,推广AI教学 |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提升教学效率 |
FAQs
问:新政策对缓解“择校热”有何具体举措?
答: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治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组建教育共同体,实现师资、课程、管理等方面资源共享,严格实行“阳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学区就近入学,严禁违规掐尖招生,从源头上缓解择校压力。
问:职业院校学生有哪些就业支持政策?
答:职业院校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意向协议,政府设立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给予创业补贴,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提升就业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