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河南教育脱贫四项政策2025年最新实施效果如何?

河南省教育脱贫四项政策是河南省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实施的关键举措,这些政策以“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原则,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覆盖,从经济资助到能力提升全方位帮扶,为贫困家庭学生搭建了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为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河南省教育脱贫四项政策

学前教育阶段:保障贫困幼儿“有园上、能入园”

针对贫困家庭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河南省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幼有所育”,通过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保贫困地区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对具有正式学籍的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按每生每年600元标准发放保教费补助,并优先纳入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幼儿“进得来、留得住”。

义务教育阶段: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不辍学”

义务教育是教育脱贫的基石,河南省聚焦“控辍保学”核心任务,建立“县长、局长、乡长、村长、家长”五级责任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一人一案”动态监测,通过“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实现全覆盖,其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1250元,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高中教育阶段:助力贫困学子“圆梦高中、迈向大学”

为阻断贫困学生因经济原因高中辍学,河南省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对具有正式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含学费、住宿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平均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分档资助解决生活费问题,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为升入高校奠定基础。

高等教育阶段:拓宽贫困学生“升学路、就业路”

针对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河南省构建“奖、贷、助、勤、补、免”多元资助体系,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覆盖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其中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每人每年最高可贷12000元,在校期间利息全免,实施“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包括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增加贫困生入学机会,毕业后,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供岗位推荐、创业指导等服务,确保贫困家庭大学生“能就业、就好业”。

政策实施成效(简表)

学段 核心政策 主要措施 覆盖对象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资助 改扩建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补贴;保教费补助(600元/年/生) 贫困家庭幼儿、孤儿、残疾幼儿
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控辍保学 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重点保障贫困生)
高中教育 免除学杂费+国家助学金 免除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学杂费;助学金(平均2000元/年/生) 普通高中在校贫困学生
高等教育 多元资助+专项招生+就业帮扶 奖学金、助学贷款;专项计划招生;就业指导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地区学生

相关问答FAQs

问:教育脱贫政策是否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答:并非如此,政策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同时覆盖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群体,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惠及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范围包括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等,确保教育公平。

问:如何申请教育脱贫资助?需要哪些材料?
答:学生可通过学校或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申请,一般需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村/居委会贫困证明等)、学生身份证/户口本、学籍证明等材料,具体流程由学校通知,通常为“学生申请—班级评议—学校审核—公示—资金发放”,确保资助公开透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