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正值数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潜藏,人体亦需顺应“冬藏”规律,通过合理调养固护阳气、抵御外邪,以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及特殊人群养护五个维度,详解一月份养生健康常识,助您安然过冬。

饮食调养:温补为主,兼顾滋阴
冬季饮食需遵循“秋冬养阴”“虚则补之”原则,以温补食物为主,同时避免燥热过度,兼顾滋阴润燥。
- 重点温补食材:可适当增加羊肉、牛肉、鹿肉等温性肉类,生姜、红枣、桂圆、核桃等温补食材,以及山药、芡实、板栗等健脾益肾的杂粮,羊肉萝卜汤、山药枸杞粥,既能温中暖胃,又能补充能量。
- 滋阴润燥搭配:冬季气候干燥,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裂,需搭配梨、百合、银耳、荸荠等滋阴食物,可煮冰糖雪梨羹、银耳莲子羹,缓解秋燥之余不伤脾胃。
- 少食生冷与辛辣:避免生冷瓜果及寒凉性质食物(如苦瓜、螃蟹),以免损伤脾胃阳气;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虽可驱寒,但过量易助内火,导致口腔溃疡、便秘等,需适量食用。
- 饮水建议:每日保证1500-2000ml温水摄入,少量多次饮用,晨起一杯温蜂蜜水可润肠通便,睡前一杯温牛奶有助于安神。
一月份适宜食材参考表
| 类别 | 推荐食材 |
|----------------|-----------------------------------------------------------------------------|
| 温补肉类 | 羊肉、牛肉、鸡肉、鹿肉(少量) |
| 健脾杂粮 | 山药、板栗、芡实、小米、黑豆 |
| 滋润果蔬 | 梨、苹果、柑橘、萝卜、白菜、菠菜 |
| 调味佐料 | 生姜、肉桂、花椒(少量)、红枣、枸杞 |
起居作息:早睡晚起,避寒护阳
《黄帝内经》提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一月份起居需注重“藏”字,以顺应阳气潜藏的规律。
- 早睡晚起: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待日出后再起床,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夜晚睡眠可补充人体阳气,凌晨3-5点为“寅时”,是阴极阳生之时,深度睡眠有助于阳气生发。
- 注意保暖:重点保护头颈部、背部、腹部和脚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出门戴帽子可避免寒邪侵袭;背部有督脉循行,加穿背心或马甲可固护阳气;腹部为脾胃之所,避免受凉以防腹痛腹泻;脚部有众多穴位,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泡脚后可按摩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以引火归元。
- 室内环境:冬季门窗紧闭易导致空气不流通,需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避免室内细菌滋生;空调或暖气房间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预防呼吸道干燥不适。
运动锻炼:适度温和,避免大汗
冬季运动需遵循“动中求静”原则,选择温和、低强度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耗散。
- 推荐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有氧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运动时间宜选择阳光充足的午后(14:00-16:00),避免清晨或寒冷天气外出运动。
- 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易耗伤阳气和津液,运动前需做好热身,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吹风受凉。
- 特殊人群运动: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可从室内拉伸、太极操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体质虚弱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辅助阳气生发。
情志调摄:宁静安藏,避免急躁
冬季对应“水”,在志为“恐”,情绪易受寒冷天气影响出现低落、焦虑,此时需调摄情志,使“精神内守”,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轻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抑郁,冬季“藏”的精神状态,有助于阳气潜藏,为来年春天阳气升发奠定基础。
- 增加社交活动:亲友聚会、聊天谈心可缓解孤独感,但需注意避免熬夜、饮酒过度,以免损伤脾胃。
特殊人群养护:因人而异,重点防护
- 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饮食宜软烂易消化,可少食多餐;注意防跌倒,浴室、走廊安装扶手,穿防滑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因寒冷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 儿童:稚阴稚阳之体,需“三分寒七分饱”,避免过度保暖导致“捂热综合征”;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注意手卫生,预防流感。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关节炎患者需注意保暖,尤其保护关节部位;哮喘患者避免接触冷空气和过敏原,外出佩戴口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监测血糖,避免因冬季食欲增加导致血糖波动。
相关问答FAQs
问:一月份进补是否适合所有人?是否需要服用补药?
答:并非所有人都需进补,体质平和者通过合理饮食即可满足需求;体质虚弱者(如手脚冰凉、易疲劳)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选择补品,如气虚者可服人参、黄芪,血虚者可服阿胶、当归,但避免盲目进补,以免“虚不受补”或导致上火。
问:冬季皮肤干燥瘙痒,如何通过饮食和日常护理改善?
答: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坚果(核桃、杏仁)、深海鱼、牛油果,减少辛辣、油炸食物;日常护理需使用温和保湿的沐浴露,洗澡水温不宜过高(38-40℃),浴后5分钟内涂抹身体乳,重点护理四肢、躯干等干燥部位;若瘙痒严重,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就医排查皮肤疾病。
一月份养生核心在于“藏”,通过饮食温补、起居避寒、适度运动、情志调养,固护阳气,增强体质,方能在寒冷季节保持健康活力,迎接春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