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美术教育的政策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文化大省,始终将美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资源整合、评价改革等多个维度推动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江苏省高度重视美术教育,将其纳入“五育并举”整体布局,政策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载体,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全省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城乡美术教育资源差距显著缩小,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美术教育协同机制。
核心政策内容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强化课程刚性要求
政策规定小学、初中每周分别保障1-2节美术课,高中阶段开设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美术课程,确保学生艺术实践时间,鼓励学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苏州园林绘画、南京剪纸、宜兴紫砂陶艺等,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教学。 -
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提倡“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鼓励教师结合生活情境设计跨学科主题,将美术与历史、语文、科学等学科融合,通过“画说诗词”“科学插画”等主题激发学生创造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
扩大师资供给
通过“定向培养”“特岗计划”补充农村学校美术教师,2025年全省中小学美术师生比达到1:400,较2025年提升15%,实施“美术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培训骨干教师2000人次。 -
完善激励机制
将美术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纳入重点支持范围,设立“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创作实践。
(三)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
-
校内外资源联动
推动美术馆、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与学校共建“美育实践基地”,全省已挂牌此类基地300余个,江苏省美术馆每年开展“美术馆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艺术指导。 -
数字化资源共享
建设“江苏美育云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名师讲座、虚拟展览等,实现城乡学校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截至2025年,平台累计访问量超500万人次。
(四)评价改革与成果展示
-
完善评价体系
将学生艺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与成果。 -
搭建展示平台
每两年举办一届“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设置绘画、书法、设计等类别,2025年参与学生超10万人次,支持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营造浓厚艺术氛围。
政策实施成效与未来规划
(一)实施成效
-
课程覆盖面显著提升
全省98%的小学、95%的初中达到国家美术课程开设标准,农村学校美术开课率从2025年的85%提升至2025年的98%。 -
学生艺术素养明显增强
近三年,江苏省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数量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学生艺术实践兴趣和创作能力持续提高。
(二)未来规划
-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计划2025年前实现农村学校美术专用教室配备率100%,通过“城乡结对”“名师支教”等形式缩小区域差距。 -
深化产教融合
与文旅、文创产业合作,开发“美术+职业体验”项目,培养学生的艺术应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为保障政策落地,江苏省设立专项经费,2025年投入美育经费超5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学校和薄弱地区,建立“省-市-县”三级美育工作督导机制,将美术教育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
表:江苏省2025年美术教育发展核心指标
| 指标名称 | 目标值 | 完成值 | 提升幅度 |
|-------------------------|----------|----------|----------|
| 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课率 | 100% | 98% | +13% |
| 美术师生比 | 1:400 | 1:380 | +15% |
| 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数量 | 300个 | 325个 | +8.3% |
| 学生艺术展演参与率 | 30% | 35% | +16.7% |
相关问答FAQs
Q1:江苏省如何保障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质量?
A:江苏省通过“定向培养”计划补充农村美术教师,实施“美术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培训;建设“江苏美育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确保农村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美术教育。
Q2: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开展美术教育?
A: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配合:1)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等;2)利用周末带孩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3)支持学校美术社团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和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