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对学前教育的政策近年来持续优化,通过一系列系统性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着力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保教服务。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普惠发展体系
杭州市将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实事重点工程,先后出台《杭州市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杭州市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原则,政策要求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服务格局,通过财政补贴、租金减免、教师培训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对认定的普惠园按等级给予每生每年2000-6000元不等的补助,保障普惠园可持续运营。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市财政持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2025年学前教育总投入超80亿元,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例提升至8.5%,重点推进“公办园新建改扩建工程”,三年内新增公办园学位6万个,实现乡镇公办园全覆盖,实施“薄弱园提升计划”,对200所民办园进行硬件改造和课程升级,确保园所生均建筑面积、户外活动面积等达标,针对“三区三县”等教育资源薄弱区域,推行“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模式,优质园与农村园结对帮扶,共享课程资源和师资培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提升师资质量,保障保教水平
建立幼儿园教师“准入-培养-待遇”全链条保障机制,严把教师入口关,要求专任教师100%持证上岗,并逐步实现专科及以上学历全覆盖,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园长和教师专项培训,2025年培训幼儿园教师1.2万人次,完善薪酬保障,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事业单位工资体系,普惠性民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80%,并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建立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单列”通道,激发教师职业发展积极性。
规范办园行为,守护幼儿成长
严格落实“安全优先”原则,出台《杭州市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园所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安装一键报警装置,每年开展消防、防踩踏等应急演练,加强保教质量监管,建立“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体系”,对课程设置、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等实行量化考核,评估结果与园所评级、财政补助直接挂钩,推行“小学化”治理专项检查,严禁教授小学课程,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杭州市学前教育政策核心举措一览表
| 政策领域 | 主要措施 | 目标成效 |
|---|---|---|
| 普惠发展 | 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 | 普惠园覆盖率98%,公办园占比55%以上 |
| 财政保障 | 按等级补助普惠园,投入超80亿元 | 新增公办学位6万个,薄弱园改造200所 |
| 师资建设 | 教师持证上岗全覆盖,专项培训1.2万人次/年 | 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薪酬待遇保障到位 |
| 安全与质量监管 | 安全督导评估,治理“小学化”,游戏化教学 | 安全事故零发生,保教质量量化考核全覆盖 |
FAQs
问:杭州市如何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答:杭州市通过“动态评估+财政激励”双重机制保障普惠园质量,建立涵盖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教质量等维度的督导评估体系,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档,对连续三年优秀的普惠园给予额外奖励;要求普惠园按照省级园标准配置玩教具、户外设施,并参与“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引入游戏化、项目化教学模式,确保普惠园“低收费不低质量”。
问:非杭州户籍幼儿在杭上幼儿园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杭州市实行“随迁子女学前教育入学同城化”政策,非户籍幼儿凭父母居住证、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可就近申请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各区县设立专项入学积分,对积分达标者与本地户籍幼儿同等待位录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幼儿,每学年给予2000-3000元保教费补助,确保“应入尽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