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成都儿童教培新政策落地了吗?2025最新规定家长必看!

近年来,成都市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着力构建覆盖广泛、质量优良、保障有力的儿童教育服务体系,这些政策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核心,从普惠性资源供给、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儿童营造了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成都市儿童教育培训政策

强化普惠性资源供给,保障教育机会公平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成都市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政策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成都市推进“优质教育倍增计划”,通过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政策要求落实“一人一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成都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儿童教育培训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在基础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展“五育并举”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都市鼓励学校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课程,建立“市级—区级—校级”三级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支持儿童参与各类兴趣拓展活动,针对3-6岁儿童,成都市推行“科学保教”模式,严禁“小学化”倾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育根基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成都市通过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等措施,加强儿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在学前教育领域,实施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跟岗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名师工作室”“城乡教师共同体”建设,促进优质师资共享,政策要求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标准,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成都市还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儿童教育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教育人才。

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健康生态

为规范儿童教育培训市场,成都市多部门联合出台管理办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标准、审批流程、收费监管等要求,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实现机构信息公示、课程备案、资金监管全流程管理,有效防范“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风险,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超范围经营、聘用无资质教师等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针对线上培训,成都市要求平台落实实名认证、内容审核、时间限制等规定,保护儿童视力健康和身心安全,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公益事业,支持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开展普惠性儿童托管、兴趣培养等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格局。

完善保障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成都市建立了儿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向农村地区、薄弱环节倾斜,通过设立专项补贴、发放助学券等方式,降低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在政策落实方面,成都市将儿童教育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定期开展督导评估,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还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平台,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表:成都市儿童教育培训主要政策方向与措施
| 政策方向 | 核心措施 | |--------------------|----------------------------------------------------------------------------| | 普惠性资源供给 |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推进集团化办学、保障特殊儿童教育权益 | | 教育教学改革 | 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后服务、推行科学保教、开展“五育并举”活动 | | 师资队伍建设 |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师资共享、严格准入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 | 市场规范管理 | 严格机构审批、加强资金监管、打击违规行为、规范线上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 | | 保障机制完善 |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经费保障、强化督导考核、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

相关问答FAQs

问:成都市如何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答:成都市在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资源的同时,通过多举措保障教育质量:一是建立普惠性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将结果与财政补贴挂钩;二是实施“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是推行“幼小衔接”攻坚行动,严禁“小学化”倾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四是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普惠性民办园,共享课程资源、管理经验和教研成果,推动普惠性幼儿园优质普惠发展。

问:针对校外培训,“双减”政策在成都市有哪些具体落地措施?
答:成都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主要措施包括:一是严格审批监管,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实现机构全流程管理,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组织培训;二是规范培训行为,明确培训时间、内容、班次、收费等要求,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三是强化资金监管,推行“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模式,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保障家长权益;四是加强执法检查,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规培训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五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推行“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减轻家长负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