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陕西2025学前教育惠民政策有哪些?最新补贴标准怎么申请?

陕西省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近年来,陕西省持续加大投入,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陕西省学前教育惠民政策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陕西省学前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基于对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属性的深刻认识,政策以“政府主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原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财政投入、资源扩充、质量提升等综合措施,逐步实现“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截至近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85%,有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提升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主要惠民措施

  1.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经费供给
    陕西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机制,对普惠性幼儿园给予生均补贴,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等方式,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对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等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租金补贴、减免租金等方式,降低其运营成本,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

  2. 完善资助体系,保障特殊群体入园
    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群体给予保教费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资助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部分地区已实现从“保基本”向“提标准”升级,进一步减轻困难家庭负担。

  3. 规范收费管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陕西省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公办园保教费实行政府定价,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严禁幼儿园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通过价格调控,有效遏制了乱收费现象,降低了家庭教育支出。

  4. 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在推进普惠发展的同时,陕西省注重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公费师范生培养、教师培训、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推进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开展保教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缩小城乡、区域间学前教育差距。

政策实施成效

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陕西省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普惠性资源大幅增加,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短板逐步补齐;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保教质量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以下是近年来陕西省学前教育部分核心指标进展情况:

指标名称 2025年水平 2025年水平 提升幅度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78% 87% 9个百分点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 82% 89% 7个百分点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45% 52% 7个百分点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2% 96% 4个百分点

未来发展方向

陕西省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计划到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建立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FAQs

问:陕西省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答:学前教育资助对象主要为具有陕西省户籍、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的家庭经济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申请条件一般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特困供养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等)、孤儿、残疾儿童等,家长需向所在幼儿园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孤儿证明等),经幼儿园审核、公示后,由教育部门按规定发放资助资金。

问:如何判断一所幼儿园是否属于普惠性幼儿园?
答: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一是办园资质,需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取得办园许可证;二是收费标准,公办园执行政府定价,普惠性民办园执行政府指导价,且收费水平低于当地同类公办园;三是办园性质,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家长可通过查看幼儿园收费公示栏、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登录“陕西省学前教育管理系统”查询普惠性幼儿园名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