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朋友家读小学的孩子跑来问我,英语作文总是写不长,写不好,该怎么办,看着他皱起小脸的样子,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的一个决定——每周设定一天为“不看电视日”。

这个习惯,最初只是为了保护视力,让眼睛休息,但渐渐地,我发现它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在那些安静的夜晚,我开始阅读英文原版书,尝试用英文写日记,记录当天的所思所想,正是这个看似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习惯,意外地打通了我的英语写作能力。
为什么“不看电视”能提升写作?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输出行为,但要顺畅地输出,首先需要有高质量的输入,电视节目,尤其是短视频,提供的是碎片化、高刺激、被动接收的信息,我们的思维被画面和声音带着走,失去了主动组织和创造语言的机会。
当你关掉电视,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语言空白期”,在这个空间里,大脑会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搜寻,你会开始回忆读过的句子,构思想表达的意思,这个过程恰好是写作的核心——思维的自我组织和语言的主动创造。
许多英语学习者感到写作困难,并非因为词汇量不够,而是因为长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缺乏将脑海中的素材主动调取、编织成文的能力训练。“不看电视日”强制开启的,正是这种能力。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创造”的三个阶梯
如何将这个“空白期”转化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呢?关键在于建立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闭环。
第一阶梯:优质阅读,建立语料库
没有电视的晚上,是沉浸式阅读的绝佳时机,选择你感兴趣的英文材料,无论是小说、新闻报道还是科普文章,关键在于持续。
阅读时,请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地道的表达或精巧的句式,随手记下,不必追求数量,一天积累三五个句子足矣,重要的是,在抄写时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我能否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它?
这个本子,就是你个人的英语写作语料库,它不同于冰冷的单词表,因为每个句子都存在于鲜活的语境中,带着温度和生命力。
第二阶梯:模仿写作,搭建思维框架
积累之后是模仿,找到你特别欣赏的短文,仔细分析它的结构:开头如何引入观点,中间如何展开论证,结尾如何收束全文。
尝试用相似的句式和组织逻辑,去写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模仿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结构,来写你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看法,这个过程,就像书法中的临帖,目的是在模仿中体会英文的思维方式和篇章逻辑。
许多人的英文作文带有浓厚的中文思维痕迹,正是因为缺乏对英语文本结构的深入感知和刻意模仿。
第三阶梯:自由书写,内化语言能力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每天抽出十五分钟,围绕一个简单主题进行不间断的英文写作,可以是你对某件事的看法,一本书的读后感,或者仅仅是当天的生活记录。
规则是:不要查字典,不要回头修改,让思维流畅地转化为文字,即使遇到不会写的单词,也用简单的解释代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是产出完美文章,而是训练思维到文字的转换速度,让你积累的句式和词汇真正“活”起来,成为你表达思想的自然工具。
避开写作中的常见陷阱
在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有几个普遍存在的误区需要留意。
不要过分追求“大词”和复杂句式,优秀的英文写作,核心在于清晰、准确,许多学习者喜欢堆砌华丽辞藻,结果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出现搭配错误,地道的表达,远比生僻的词汇更重要。
避免中式思维的直接翻译,写作时,先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英文思维,再落笔成文,而不是先用中文思考,再逐字翻译,这需要大量阅读和模仿来培养语感。
请理解语法是服务的工具,而非束缚的枷锁,掌握基本句型结构和时态语态是必要的,但不必因害怕语法错误而不敢动笔,写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第一稿存在瑕疵是完全正常的。
将方法融入日常
“不看电视日”只是一个起点,真正提升写作能力,需要将上述方法融入日常生活。
你可以从每周一个晚上开始,逐渐增加频率,在关闭电子设备的时间里,交替进行阅读积累、句式模仿和自由书写,坚持一个月后,回头对比最初的写作练习,你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句式更丰富了,表达更流畅了,更重要的是,你用英文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
语言学习没有捷径,但有好方法,它不在于投入时间的绝对长度,而在于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深度,被动地观看十小时英语视频,可能不如主动的一小时阅读加写作来得有效。
关掉屏幕,拿起书本和笔,为自己创造一个专注的语言环境,当你开始主动组织和创造,而不是被动接收和消费时,你的英语写作能力便真正开始生长了,这个过程起初可能充满挑战,但当你能够流畅地用英文表达心中所想,感受到思维与文字完美契合的愉悦时,你会感谢那个决定静下心来、专注书写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