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为了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以下从居家安全、出行安全、防溺水安全、网络安全及健康防护五个方面,提供详细的暑假安全教育讲义,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居家安全:打造“无死角”的温馨港湾
居家看似安全,却潜藏诸多风险,家长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减少意外发生。
用电安全
- 规范使用电器:不随意触碰电源插座、插头,湿手不触碰电器设备;充电结束后及时拔掉充电器,避免长时间充电引发短路。
- 排查线路隐患:定期检查家中电线是否老化、破损,避免让孩子独自使用电熨斗、电暖器等高温电器。
消防安全
- 安全用火:不玩火,不随意摆弄打火机、蜡烛等物品;厨房使用明火时,需有成人看护。
- 掌握逃生技能:熟悉家中逃生路线,学会使用灭火器;火灾发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逃离,不乘坐电梯。
饮食安全
- 注意食品卫生: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物;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均衡。
居家安全注意事项表
| 类别 | 危险行为 | 正确做法 |
|---|---|---|
| 用电安全 | 手湿插拔电器、玩弄电源插座 | 保持手部干燥,使用儿童安全插座 |
| 消防安全 | 玩火、堵塞消防通道 | 远离明火,保持通道畅通,学习灭火器使用 |
| 饮食安全 | 食用过期食品、生食未彻底清洗 | 选择新鲜食材,彻底加热,生熟分开 |
出行安全:守护“每一步”的平安旅程
暑假期间,孩子外出机会增多,无论是独自出行还是家庭出游,都需将安全放在首位。
交通安全
- 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乘坐公交车时,待车辆停稳后上下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 骑行安全: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不逆行、不追逐打闹。
外出活动安全
- 避免单独行动: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邀请;外出时告知家长去向、同伴及返回时间。
- 防范走失:在人多的场所(如商场、景区),牵紧家长的手或佩戴家庭联系卡;若走失,立即向警察或工作人员求助。
旅行安全
- 选择正规旅行社:家庭出游时,选择资质齐全的旅行社,不参与“低价团”“野导团”。
- 注意天气变化:提前查询目的地天气,做好防晒、防雨措施;避免前往未开发、无安全保障的区域。
防溺水安全:筑牢“生命防线”
溺水是暑假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需重点防范“六不准”原则:
-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准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 不准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假期中,在水边、到水里玩耍、嬉戏、打闹。
若发现他人溺水,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或利用救生器材(如竹竿、绳索)从岸上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网络安全:警惕“无形陷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家长需引导孩子文明上网,保护个人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
- 不随意透露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添加陌生好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警惕网络诈骗
- 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非官方APP;遇到要求转账、索要验证码的情况,立即告知家长。
健康用网
- 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传播谣言,文明发言。
健康防护:守护“身心双重健康”
作息规律
-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合理安排学习、运动和娱乐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运动安全
- 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如操场、公园),避免在马路边、施工场地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受伤。
疾病预防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夏季注意防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及时处理,避免抓挠引发感染。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孩子独自在家时,如何防范陌生人敲门?
解答:教育孩子通过猫孔观察门外情况,若不认识陌生人,不开门;可假装家中有人,大声说“爸爸妈妈在忙,有什么事可以写在门上”,若陌生人纠缠,立即拨打家长电话或报警(110)。
问题2:孩子游泳时抽筋了怎么办?
解答: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尽量仰面漂浮在水面,用手脚抽筋一侧的对侧手握住抽筋部位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手掌压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伸直,若无法缓解,立即呼救并寻求救援。
能帮助家长和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暑假,安全无小事,警钟需长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