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中班安全教育教案最新版,这3个活动孩子学会了吗?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

教案设计背景与目标

中班幼儿(4-5岁)正处于好奇心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阶段,对危险认知不足,易发生磕碰、误食、走失等意外,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安全意识,掌握简单自我保护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安全教育教案 中班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识别常见危险场景(如电源、火源、尖锐物品等)。
  2. 技能目标: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拒绝陌生人、求助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教学准备

  1. 材料:安全标识卡片(如“小心触电”“禁止触摸”)、情景图片(如陌生人搭讪、玩火)、急救箱模型、儿歌音频。
  2. 环境:布置模拟家庭、马路等场景,增强代入感。
  3. 人员:教师1名,配班教师1名(协助情景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安全小卫士动员(10分钟)

  • 活动形式:故事讲述+提问互动
    教师讲述故事《小明的危险一天》,包含触摸插座、乱跑摔跤、接受陌生人糖果等情节,提问:“小明哪里做错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危险行为及后果。

(二)核心活动:安全知识大闯关(25分钟)

第一关:危险物品“我不碰”

  • 操作:展示电源插座、剪刀、药品等物品图片,组织幼儿讨论:“哪些物品不能碰?为什么?”
  • 通过儿歌《安全拍手歌》强化记忆(“你拍一,我拍一,插座开关要远离……”)。

第二关:安全标识“我认识”

  • 操作:出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等卡片,结合图片讲解含义(如“红色圆圈斜杠”表示禁止)。
  • 游戏:标识连连看——将标识与对应场景(如“小心烫伤”与热水壶图片)配对。

第三关:紧急情况“我会求救”

  • 情景模拟
    • 场景1:陌生人给糖果,教师扮演陌生人,幼儿练习说“我不要,我要找老师”。
    • 场景2:模拟走失,幼儿学习拨打“110”(玩具电话),说出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

第四关:身体安全“我保护”

  • 认识隐私部位(通过绘本《小威向前冲》辅助)。
  • 学习拒绝不当触摸:“这是我的身体,不许碰!”

(三)巩固与延伸(10分钟)

  • 绘画活动:分组绘制“我的安全手册”,画出学到的安全知识。
  • 家庭任务: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安全隐患,拍照记录。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反应、问答正确率及绘画作品内容,评估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主动识别危险并采取行动。

教学反思

  • 亮点:情景模拟和游戏化设计有效提升参与度。
  • 改进:增加户外安全演练(如过马路),强化实践能力。

常见问答(FAQs)

Q1:如何让中班幼儿理解抽象的安全概念?
A1: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如用“电老虎”比喻插座危险,通过儿歌、角色扮演和实物演示(如用玩具模拟急救)帮助幼儿理解,避免说教,多采用“做中学”的方式。

Q2: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安全教育?
A2:家长可通过日常渗透强化安全意识,

  1. 外出时引导幼儿观察交通标识,遵守规则。
  2. 在家设置“安全角”,放置急救包并教孩子使用方法。
  3. 定期与孩子复习安全知识,如模拟家庭火灾逃生路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