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药店非处方药用药常识,2025年最新指南有哪些关键点?

药店非处方药的用药常识

药店非处方药的用药常识

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 OTC)是指无需医生处方即可直接在药店购买的药品,主要用于缓解常见症状和治疗轻微疾病,虽然OTC药品相对安全,但合理使用仍需掌握一定常识,以确保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以下从药品分类、选购原则、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储存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非处方药的常见分类

OTC药品通常根据治疗领域和风险等级分为甲类(红色OTC标识)和乙类(绿色OTC标识),甲类需在药店由药师指导下购买,乙类安全性更高,可在超市或药店直接选购,常见分类包括:

类别 常见药品举例 适用症状
解热镇痛药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发热、头痛、关节痛、痛经
感冒药 氯苯那敏、伪麻黄碱、板蓝根颗粒 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消化系统药 雷尼替丁、多潘立酮、蒙脱石散 胃酸过多、腹胀、腹泻
皮肤用药 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达克宁乳膏 湿疹、蚊虫叮咬、真菌感染
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钙片 营养补充、预防缺乏症

选购OTC药品的原则

  1. 明确症状: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对症药品,避免盲目跟风,退烧药需根据体温(≥38.5℃)选用,而非稍有不适即用药。
  2. 查看成分:避免重复用药,许多复方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若同时服用多种可能导致过量中毒。
  3. 核对禁忌: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关注过敏史、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肝病)及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的禁忌。
  4. 选择正规渠道:务必从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注意药品包装是否完好、生产日期及批号是否清晰。

正确用药的方法与剂量

  1. 遵循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药师指导的剂量服用,随意增减可能引发风险,过量服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
  2. 注意用药时间:胃黏膜保护剂需在饭前服用,而抗生素通常需饭后以减少刺激。
  3. 疗程控制:OTC药品一般不宜长期使用,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如感冒超过7天),应及时就医。
  4. 特殊人群用药
    • 儿童:优先选用儿童专用剂型,避免使用成人药物;计算剂量时按体重或年龄折算。
    • 老人:肝肾功能减退,需减少剂量,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 孕妇: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阿司匹林的药物,孕期用药需咨询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

  1. 避免相互作用: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禁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抗凝药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同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2. 观察不良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皮疹等,若出现严重反应(如呼吸困难、黄疸),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3. 不迷信“网红药”:部分网红药品可能含违禁成分或夸大宣传,购买前需核实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Z+8位数字)。

药品储存与废弃

  1. 储存条件:多数OTC药品需避光、干燥、阴凉处保存,栓剂、胰岛素等需冷藏(2-8℃),但勿冷冻。
  2. 儿童安全:药品需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服。
  3. 过期处理:过期药品应丢弃于专用回收点,不可随意丢弃或冲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

相关问答FAQs

Q1:感冒时可以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吗?
A1:不建议,多数复方感冒药成分重叠(如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同时服用易导致成分过量,增加肝肾损伤风险,若症状复杂,可咨询药师选择单一成分药物或交替使用。

Q2: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不降,是否可以立即加用另一种退烧药?
A2:不可,若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单药使用后体温仍未控制,可间隔4-6小时更换另一种药物,但24小时内服用次数不宜超过4次,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合理使用OTC药品是家庭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掌握用药常识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能规避潜在风险,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必要时咨询药师或医生,才能确保安全与疗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