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常识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涵盖日常护理、疾病预防、营养膳食、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科学的卫生保健管理不仅能减少疾病发生,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日常卫生与护理
日常卫生是幼儿园保健工作的核心,需注重细节管理。
-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引导幼儿养成“七步洗手法”习惯,尤其在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提醒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持衣裤整洁。
- 环境清洁与消毒:每日对教室、寝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玩具可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水冲洗,餐具采用高温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健康观察与记录:晨检时需检查幼儿精神状态、体温、手口等部位,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全日观察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营养膳食与喂养
合理膳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需遵循“均衡、多样、适量”原则。
- 膳食搭配:每日保证粮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豆制品的摄入,例如早餐提供牛奶、鸡蛋、包子,午餐搭配荤素菜(如番茄炒鸡蛋、清蒸鱼)和米饭,午点可选择水果、小蛋糕等。
- 饮食卫生:食堂需持证经营,食材新鲜,生熟分开;餐具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进食时细嚼慢咽。
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幼儿园是传染病高发场所,需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 传染病预防:严格执行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对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患儿需隔离至痊愈并持复课证明返园;定期对园内环境进行消杀,督促幼儿接种疫苗。
- 常见问题处理:幼儿易发生发热、腹泻、外伤等情况,需配备保健医和急救箱,掌握物理降温、简单包扎等技能;发现高热惊厥、严重过敏等症状立即就医并通知家长。
安全防护与意外预防
安全是卫生保健的前提,需排除潜在风险。
- 环境安全:活动设施定期检修,避免尖锐边角;电源插座加盖保护,药品、清洁剂放置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地方。
- 活动安全:户外活动时需有教师看护,避免幼儿推搡、打闹;教会幼儿不将小物品放入口、鼻、耳,防止异物吸入。
作息习惯与心理关怀
规律作息和良好情绪对幼儿健康至关重要。
- 睡眠管理:保证每日午睡时间(2-3小时),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剧烈运动。
- 心理疏导:关注幼儿情绪变化,对新入园幼儿多给予安抚,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帮助其缓解焦虑,培养积极心态。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要点表
| 类别 | 具体措施 |
|---|---|
| 日常卫生 | 七步洗手法、玩具餐具消毒、每日通风2-3次 |
| 营养膳食 | 均衡搭配四类食物、食材新鲜、生熟分开 |
| 疾病预防 | 晨午检、传染病隔离、疫苗接种追踪 |
| 安全防护 | 设施检修、危险品存放、活动教师看护 |
| 作息与心理 | 保证午睡、情绪安抚、游戏互动缓解焦虑 |
相关问答FAQs
问:幼儿在园突发呕吐、腹泻怎么办?
答:首先将幼儿带至隔离室,避免交叉感染;观察幼儿精神状态和呕吐物、腹泻物性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同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就医,并对班级环境、玩具进行彻底消毒。
问:如何预防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
答:需定期检查活动场地和玩具安全性,排除隐患;教师需全程看护幼儿活动,避免危险行为;开展安全教育,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了解基本安全常识,如不触摸电源、不攀爬高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