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有限,而洪水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幼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小班幼儿开展洪水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洪水的认知、防范、应急处理及家园共育等方面,为小班幼儿洪水安全教育提供系统指导。

认识洪水:直观感知与简单理解
小班幼儿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需通过直观方式帮助其认识洪水,可通过图片、动画短片等形式,展示洪水发生时的场景(如大水淹没道路、房屋等),让幼儿直观感受洪水的“大”和“危险”,用简单语言解释:“洪水是很多很多的水,会淹没我们的家和小路,我们不能靠近。”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重点让幼儿明白洪水会带来危险,需要远离。
教师可设计“洪水来了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看到大水时,我们应该跑还是站?”“能不能去小河边玩水?”鼓励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纠正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危险认知。
洪水防范:日常习惯与行为规范
防范意识的培养需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应通过情景模拟、儿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防范行为:
- 远离危险区域:明确告诉幼儿,洪水来临时不能靠近低洼地带、河流、水渠、排水口等,这些地方容易被洪水淹没或出现漩涡。
- 不独自涉水:强调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独自在积水中行走,即使水看起来很浅,也可能有暗坑或障碍物。
- 听从成人指挥:教育幼儿在洪水发生时,一定要听老师或爸爸妈妈的话,不乱跑、不惊慌,跟随大人到安全地方。
可通过“安全行为判断”小游戏,展示不同场景图片(如“小朋友在积水中玩耍”“大人带领小朋友往高处走”),让幼儿判断对错,强化正确行为认知。
应急处理:简单自救与求助方法
小班幼儿的自救能力有限,重点应培养其基本的求助意识和简单行动:
- 大声呼救:告诉幼儿遇到危险时,要大声喊“救命”,引起周围人注意。
- 抓住固定物:若被洪水围困,可引导幼儿想象“抓住大树、栏杆等牢固的东西”,不乱动,等待救援。
- 记住紧急电话:通过儿歌或图片,让幼儿记住“110”(报警)、“119”(消防)、“120”(急救)等紧急电话,知道遇到危险时可拨打这些电话求助。
教师可组织“模拟求助”游戏,让幼儿练习在“洪水”情景下如何大声呼救、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如“我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家园共育:协同强化安全意识
幼儿园安全教育需与家庭配合,形成合力,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洪水安全知识,建议家长:
- 家中准备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饮用水、简易药品等,并让幼儿认识这些物品的位置和用途。
- 制定家庭逃生路线:与幼儿一起绘制简单的家庭逃生路线图,明确洪水来临时撤离的路径和集合地点。
- 通过日常教育渗透:如雨天带幼儿外出时,提醒其注意排水口;观看相关新闻时,简单讲解洪水危险,强化安全意识。
家园同步教育,能让幼儿在不同环境中巩固安全知识,形成稳定的安全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洪水安全行为规范表
| 行为类别 | 正确做法 | 错误做法 |
|---|---|---|
| 远离危险区域 | 不靠近河流、低洼地、排水口 | 在积水处玩耍、逗留 |
| 洪水来临时行动 | 听从成人指挥,往高处撤离 | 惊哭乱跑,独自返回家中取物品 |
| 应急求助 | 大声呼救,记住紧急电话 | 隐藏角落,不敢发声 |
| 日常涉水行为 | 不踩水坑、不玩雨水 | 在路边积水处踩水、打水仗 |
相关问答FAQs
问:小班幼儿年龄小,如何让他们真正理解洪水的危险?
答: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通过多感官体验帮助其理解,播放洪水淹没房屋的短视频,用积木模拟“洪水淹没道路”的场景,让幼儿直观感受水的破坏力;结合儿歌“洪水来了快快跑,高处安全最重要”,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强化记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勇士”帮助“被困的小伙伴”,在互动中体会远离洪水、听从指挥的重要性,避免恐吓式教育,重点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建立危险认知。
问: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洪水安全教育?
答:可将洪水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在晨间谈话中讨论“下雨天要注意什么”;在美工区让幼儿画“洪水来了怎么办”的主题画,表达对安全的理解;在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高处区域,明确“这里是安全的地方”;通过绘本阅读,选择《洪水来了》《小兔子逃洪水》等适合幼儿的绘本,用故事传递安全知识,定期开展洪水应急演练,让幼儿熟悉撤离路线和避险动作,在实践中巩固安全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