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教育部最新产教融合政策落地,哪些领域企业将迎新机遇?

教育部近年来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将其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制度设计,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产教融合的战略定位,还从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

教育部对产教融合的政策

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的核心抓手,教育部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将产教融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作为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性任务,政策强调,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深度耦合,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从战略层面看,教育部将产教融合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发展同频共振,政策注重区域协同,要求各地结合产业布局,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和企业,形成“城校共生”“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核心政策内容与举措

(一)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部着力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协同育人体系,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招生、培养、就业全环节深度合作,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的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支持高校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新型办学实体,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平台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教育部通过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产教融合平台,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在行业层面,支持全国性行业组织牵头成立产教融合联盟,制定产教融合行业标准,发布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在区域层面,推动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赋予试点城市在政策支持、项目布局等方面更大自主权,在学校层面,鼓励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截至2025年,教育部已认定200余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20余个领域。

(三)完善激励政策与保障措施

为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出台“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企业,可落实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政策;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享受同等政策待遇,政策明确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在企业实践或实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可担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还将产教融合成效作为高校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价、项目申报的重要指标,形成“倒逼”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四)推动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教育部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产教融合的新引擎,政策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互联网+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校企资源线上对接、数据共享。《职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0个左右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校企合作中的深度应用,提升产教融合的智能化水平。

政策实施成效与未来方向

近年来,教育部产教融合政策成效显著,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订单班”“冠名班”“工学交替”等培养方式广泛普及;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稳步提高;产业需求对教育资源的牵引作用不断增强,一批与产业升级匹配度高的专业点得到增设,部分传统专业通过改造升级焕发新生。

面向未来,教育部将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政策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职业教育法》《产教融合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落地,完善政策执行的长效机制;二是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联合攻关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三是扩大开放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产教融合“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产教融合政策重点领域支持方向

为更清晰地展现政策对不同领域的支持重点,以下表格列举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企业参与三个维度的具体措施:

领域 支持重点 具体措施
职业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推广现代学徒制,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高等教育 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支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
企业参与 激发企业办学活力,落实企业主体地位 落实税收优惠、融资支持,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开发

相关问答FAQs

问:产教融合政策对企业有哪些具体的激励措施?
答: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可享受多重激励,根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接收学生实习等方式,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融资信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可按规定享受民办教育优惠政策。

问:职业院校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答:职业院校可通过以下路径提升质量:一是与企业共建专业,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生产标准融入教学;二是推行“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设备和技术,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四是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