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专项安全教育
专项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119"已成为公众熟知的消防安全警示符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用电用气量攀升,火灾风险隐患随之上升,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5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1.6万起,因火灾死亡人员达1045人,直接财产损失达35.7亿元,这些数据警示我们,消防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119专项安全教育"旨在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培训,提升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从学校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全覆盖的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减少"小火亡人"事故,筑牢社会安全防线。
与教育重点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 火灾的成因:电气故障、易燃物管理不当、违规操作等是主要诱因,2025年某居民区因电动车电池充电引发火灾,造成3人伤亡,此类案例需重点警示。
- 火灾分类:A类(固体物质)、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带电火灾),不同火灾需采用对应灭火方式。
应急处置技能
- 报警流程:拨打119时需清晰说明火灾地址、燃烧物质、火势大小及人员被困情况。
- 灭火器使用:牢记"提、拔、握、压"四字口诀,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常见灭火器类型及适用场景如下表所示:
| 灭火器类型 | 适用火灾类型 | 注意事项 |
|---|---|---|
| 干粉灭火器 | A、B、C类 | 适用于多数场景,但事后清理困难 |
| 二氧化碳灭火器 | B、C、E类 | 密闭空间使用需防窒息 |
| 泡沫灭火器 | A、B类 | 不可用于电器火灾 |
- 疏散逃生:保持低姿湿巾捂口鼻,切勿乘坐电梯,熟悉安全出口位置。
隐患排查与预防
-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避免"小马拉大车"(超负荷用电);
- 易燃物远离火源,厨房用火不离人;
- 企业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教育形式与实践案例
多元化教育载体
- 学校:通过消防演练、主题班会、VR火灾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学习;
- 社区:设置宣传栏、发放手册、组织消防知识讲座;
- 企业:开展岗前培训、灭火实操竞赛,将安全考核与绩效挂钩。
典型案例警示
2025年某商场因消防通道被堵塞,导致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受阻,造成严重伤亡,这一案例凸显了保持生命通道畅通的重要性,教育中需强调"三清三关"(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电源、关火源、关气源)的日常规范。
长期机制与社会共治
消防安全非一日之功,需建立"教育-排查-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政府应完善法规,如《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楼道停放电动车;媒体需加强公益宣传;公众则需主动学习,将安全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
相关问答FAQs
Q1: 家庭应如何配备消防器材?
A1: 家庭建议配备:1.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每间卧室、客厅各1个);2. ABC干粉灭火器(厨房、阳台各1具,推荐2-3公斤规格);3. 防烟面罩和逃生绳(高层必备),每月检查器材状态,确保电池电量充足、压力正常。
Q2: 身处高层建筑火灾时,如何科学逃生?
A2: 若门把手已发烫,说明门外火势大,切勿开门,应立即用湿毛巾堵门缝,到阳台或窗口挥舞鲜艳衣物求救,若必须逃生,沿墙壁低姿前进,切勿乘坐电梯;若通道充满浓烟,应退回室内等待救援,切勿盲目跳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