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大学夏季安全教育临近,学生必知的防溺水、防诈骗要点有哪些?

夏季是大学生活中充满活力与自由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期,高温、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以及学生出行、社会实践、留校生活等场景的变化,都给校园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夏季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夏季安全教育 大学

夏季校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一)防溺水安全:筑牢生命防线

夏季气温升高,游泳、戏水成为许多学生的消暑选择,但溺水事故也随之频发,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野外游泳的危险性,坚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确需游泳时,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游泳场所,并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抽筋,若发现他人溺水,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大声呼救并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利用救生圈、竹竿、绳索等工具从岸上施救。

(二)出行交通安全:遵守规则,平安出行

夏季是旅游和出行的高峰期,学生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自驾出行,都需将安全放在首位,乘坐汽车时,务必系好安全带,不乘坐超载、非法营运车辆;骑行共享单车或电动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闯红灯,雨天减速慢行;长途出行前,应关注目的地天气及路况,合理规划行程,避免疲劳驾驶,夜晚出行尽量结伴而行,选择光线充足的路线,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

(三)消防安全:严防火灾,防患于未然

夏季气温干燥,用电量增加,火灾风险上升,学生应严格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电火锅等),离开宿舍时务必关闭电源、拔掉插头,在实验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需遵守操作规程,易燃易爆物品要妥善保管,若遇到火灾,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逃生,切勿乘坐电梯,及时拨打119报警。

(四)饮食与健康安全:关注健康,预防疾病

高温天气下,食物易变质,细菌滋生迅速,学生应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就餐,不购买“三无”食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食物中毒,要注意预防夏季常见疾病,如中暑、肠道传染病等,日常多饮水,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若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乏力等,应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并采取降温措施,严重时及时就医。

夏季社会实践与兼职安全

暑假期间,许多大学生选择参与社会实践或兼职实习,以提升自身能力,在享受实践机会的同时,安全意识不可松懈,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信息,警惕虚假招聘和高薪诱惑,防止陷入传销陷阱或被骗取押金,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内容,对于需要外出的实践岗位,应提前告知家人或老师实践地点、联系方式及返回时间,确保通讯畅通,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注意工作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遇到问题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求助。

留校学生安全管理

部分学生因科研、实习等原因选择留校,留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学生应遵守学校留校规定,按时归寝,不晚归、不夜不归宿,宿舍内严禁使用明火和违规电器,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注意用电安全,离开宿舍前检查并关闭所有电源设备,留校学生应保持与辅导员和室友的联系,遇到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合理安排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过度劳累引发安全问题。

自然灾害应急防范

夏季是台风、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季节,学生应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遇到暴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不在低洼地带、树下或广告牌下逗留;遇到雷电天气,应迅速躲入室内,关闭门窗,不使用电器,不接触天线、水管等金属物体,学校应定期组织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能。

夏季安全知识要点速览

安全类别 核心要点
防溺水安全 不去野外危险水域游泳,选择正规场所,掌握 basic 救援知识
交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不乘超载车,出行前关注路况
消防安全 不私拉乱接电线,不用违规电器,熟悉逃生路线
饮食健康安全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三无”食品,预防中暑和肠道疾病
社会实践安全 通过正规渠道找兼职,保护个人信息,告知家人行程
留校安全 遵守校规,按时归寝,注意用电安全,保持通讯畅通

相关问答FAQs

Q1: 夏季外出游玩时,如何有效预防中暑?
A1: 预防中暑需做到以下几点:① 避免在10:00-16:00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② 穿着宽松、透气、浅色的衣物;③ 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④ 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⑤ 一旦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处休息,解开衣物散热,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Q2: 若在宿舍发生电器短路引发小火情,应如何正确处置?
A2: 宿舍发生小火情时,应保持冷静并采取以下措施:① 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火势扩大;② 用灭火器或浸湿的被褥、衣物覆盖灭火,切勿直接用水泼洒电器火灾;③ 若火势无法控制,迅速撤离宿舍,并拨打119报警;④ 撤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安全出口逃生,切勿乘坐电梯;⑤ 到达安全区域后,及时向辅导员和学校保卫部门报告情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