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脱贫政策宣讲团作为连接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与基层群众的桥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宣讲团成员由教育系统骨干、优秀教师、政策专家等组成,他们深入贫困地区,通过多样化的宣讲形式,将党的教育惠民政策精准送达千家万户,让贫困家庭真正了解政策、享受政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宣讲团的核心使命与工作目标
学校教育脱贫政策宣讲团的核心使命是“政策落地、知识惠民、志智双扶”,其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保教育脱贫政策全覆盖,让贫困家庭学生“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二是激发贫困家庭子女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三是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助力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精准宣讲,宣讲团不仅传递政策信息,更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的多维度覆盖
宣讲团围绕“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宣讲体系。
-
政策解读:重点讲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高校助学贷款、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等政策,明确申请条件、流程和标准,消除群众对政策的认知盲区,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详细说明“两免一补”中“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生活费”的具体实施细则;针对高中生和大学生,则重点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渠道和还款优惠政策。
-
励志教育:通过分享贫困学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如“寒门贵子”的成长故事、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奋斗经历等,激发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邀请本地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
教育规划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规划建议,为初中毕业生解读普高与职高的选择路径,强调职业教育在就业创业中的优势;为高中生介绍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前景,引导其结合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合理填报志愿。
-
家校协同育人:宣讲团还深入乡村学校,与教师、家长开展座谈,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方法,推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宣讲形式的创新与实践
为确保宣讲效果,宣讲团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创新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多样化宣讲模式。
- 线下宣讲:通过“政策赶大集”“校园宣讲会”“入户面对面”等形式,在乡镇集市、村委会、学校等场所开展集中宣讲,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户,组织“上门宣讲队”,将政策送到炕头、田间。
- 线上传播: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政策解读手册、动画视频、H5等,扩大政策覆盖面,通过方言短视频讲解助学贷款政策,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 互动体验:开展“政策知识竞赛”“模拟申请流程”等活动,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记忆点,设立“政策咨询热线”和“线上答疑群”,及时解答群众疑问,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
宣讲成效与社会影响
近年来,学校教育脱贫政策宣讲团累计深入全国上千个贫困县,开展宣讲活动数万场,覆盖群众超千万人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 政策知晓率显著提升:通过精准宣讲,贫困家庭对教育脱贫政策的知晓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有效解决了“政策悬空”问题。
- 受助学生规模扩大:2025年,全国累计资助各教育阶段学生1.5亿人次,资助总金额超过2600亿元,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占比超60%,政策的“兜底”作用充分彰显。
- 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宣讲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通过“互联网+教育”“城乡学校结对”等举措,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提升。
- 群众满意度提高:据第三方评估显示,贫困家庭对教育脱贫政策的满意度达95%以上,许多家长表示:“宣讲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未来展望与持续深化
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宣讲团将重点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强政策宣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宣讲员的业务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二是推动宣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政策宣讲月”“开学第一课”等长效机制;三是深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聚焦易地搬迁安置区、边境地区等特殊区域,开展靶向宣讲;四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实现政策推送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教育脱贫政策宣讲团如何确保政策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解答:宣讲团通过前期调研,全面掌握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需求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群体(如小学生、初中生、家长、教师)设计差异化宣讲内容,结合地方方言、民俗文化等元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山歌快板、情景剧等,增强宣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宣讲后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反馈,及时调整宣讲策略,确保政策“讲得清、听得懂、用得上”。
问题2:贫困家庭学生如何申请教育脱贫相关政策资助?
解答:贫困家庭学生可通过以下途径申请资助:一是向所在学校班主任或资助管理部门咨询,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扶贫手册等);二是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申请,系统将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项目;三是拨打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公布的资助热线,获取指导和帮助,审核通过后,资助资金将直接发放至学生个人账户或学校减免相关费用,确保资助及时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