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创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资金投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与山西产业结构相适应、与终身学习需求相契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山西省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先后出台《山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山西省“十四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政策从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经费保障等多个维度提出具体举措,强调坚持“类型教育”定位,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形成适应山西转型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格局,政策明确要求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培养体系,为学生多样化成才提供畅通渠道。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办学基础条件
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山西省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拨款机制,2025年,全省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2%,重点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山西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专项债券、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引导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太原、大同等地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园区”,整合政府、企业、学校资源,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平台,政策规定职业院校可从校企合作、社会培训等经营服务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补充办学经费,激发院校办学活力。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路径,山西省聚焦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支柱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参与人才培养,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激励措施,山西焦煤集团、太重集团等龙头企业与省内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参与教学评价,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山西省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动态发布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项目信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到85%,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超过60%,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山西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养培训,重点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政策要求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可担任专兼职教师,畅通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山西省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单独制定职业院校教师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教学能力和业绩贡献,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倾向,在职称评审中,将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开发校企合作课程等成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58%,较2025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为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
完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山西省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督导考核和宣传引导,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将职业教育发展成效纳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各级责任,在宣传引导方面,山西省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大赛”等载体,宣传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事迹和社会贡献,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
山西省职业教育政策支持重点领域概览
| 支持领域 | 主要政策措施 | 预期目标 |
|---|---|---|
| 顶层设计 | 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发展规划,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中高本衔接体系 | 到2025年形成适应转型需求的职教格局 |
| 财政投入 | 加大财政拨款,创新专项债券、PPP模式,支持实训基地建设 |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形成 |
| 产教融合 | 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建设产业学院,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 | 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85%,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
| 师资建设 |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畅通校企人才流动 | “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0%以上 |
| 保障机制 |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纳入政府考核,加强宣传引导 | 营造重视职教的社会氛围,提升职教吸引力 |
相关问答FAQs
问:山西省职业教育政策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有哪些激励措施?
答:山西省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给予多项政策激励:一是落实税收优惠,企业用于职业教育事业的支出,可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是给予财政补贴,对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共建实训基地的,可申请政府购买服务或专项补贴;三是优先支持政策,参与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政策明确企业可与职业院校共同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产业学院,享受民办教育优惠政策。
问:职业院校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学有哪些途径?
答:山西省通过“职教高考”制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途径,一是中职毕业生可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二是高职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深造;三是符合条件的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优秀应届毕业生可免试或破格升学,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开展学分互认、课程衔接,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