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校车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出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教育与管理,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多方协同,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体系,为中小学生平安上下学保驾护航。

制度保障:构建多层次安全管理网络
江苏省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家长监督”的管理机制,教育部门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定期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核查车辆资质、驾驶员资格、行驶路线安全等关键环节,推行“一车一档”管理制度,为每辆校车建立安全档案,实时记录车辆维护、检修及驾驶员培训情况,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部分地区试点“校车安全校长负责制”,明确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将校车安全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压实管理责任。
教育实践: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参与”
校车安全教育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江苏省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演练、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安全乘车小卫士”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上下车秩序、系好安全带、紧急逃生等技能;组织校车应急疏散演练,模拟车辆侧翻、起火等突发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救互救方法,部分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短视频等载体,普及校车安全知识,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技术赋能: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为提升校车安全管理水平,江苏省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多数校车已安装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及智能预警装置,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速度及车内情况,当车辆超速、偏离预设路线或驾驶员疲劳驾驶时,系统会自动向监管平台发送警报;车内摄像头可记录学生上下车全过程,防止遗漏,部分城市还推出“校车安全APP”,家长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车辆位置,接收到站提醒,实现家校无缝对接。
家校协同:共筑安全防线
校车安全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明确家长在接送学生中的责任,如按时到指定站点接送、教育孩子遵守乘车规则等,鼓励家长参与校车安全监督,设立举报热线,对违规行为及时反馈,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实地体验校车运营流程,增进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校车安全关键措施一览表
| 类别 | 具体措施 |
|---|---|
| 制度管理 | 建立“一车一档”制度,推行校车安全校长负责制,纳入年度考核 |
| 学生教育 | 开展主题班会、应急演练、情景模拟,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 |
| 技术应用 | 安装GPS定位、视频监控、智能预警系统,推出“校车安全APP”实现家校实时互联 |
| 家校合作 | 通过家长会、APP提醒、开放日等活动,明确家长责任,鼓励参与监督 |
相关问答FAQs
Q1:学生乘坐校车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A1:学生应遵守“候车有序、乘车礼让、下车观察”的原则:① 候车时在指定站点排队,不追逐打闹;② 上下车时待车辆停稳后有序进行,避免拥挤;③ 乘车时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不随意走动;④ 下车后观察周边交通情况,确保安全后再离开。
Q2:校车发生紧急情况时,学生应如何正确应对?
A2:① 保持冷静,听从驾驶员或老师指挥;② 若车辆起火,立即用湿布捂住口鼻,从安全门或车窗有序撤离;③ 若车辆落水,待水位稳定后打开车门或敲碎侧窗逃生;④ 逃生后迅速远离车辆,至安全区域集合,并拨打110、120求助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