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政策有何核心举措?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政策近年来以“智慧教育”为核心,通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应用深化和机制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了覆盖“教、学、管、评”全链条的信息化生态体系,政策实施以来,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水平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持续增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政策

政策体系:构建“顶层设计+分层推进”框架

宁波市教育信息化政策以《宁波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为纲领,结合《宁波市智慧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项文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1”即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智慧教育示范区”的目标;“N”包括基础设施、资源建设、能力提升、安全保障等细分领域实施方案,确保政策落地有路径、有标准、有保障。

政策突出“三个导向”:一是均衡导向,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地区倾斜;二是融合导向,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是创新导向,鼓励探索“互联网+教育”新形态,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发改、财政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超2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政策资源投入持续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云端+终端”全覆盖网络

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宁波市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构建“市-区(县)-校”三级教育云架构,截至2025年,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千兆宽带覆盖率100%,智慧校园建设达标率95%,其中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达120所。

为缩小城乡差距,宁波市实施“农村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通过“云+端”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偏远山区学校通过“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与城区学校实时同步授课,累计开展跨区域协同教学超5万课时,全市建成标准化录播教室800余间,配备互动教学终端、智能平板等设备,师生人机比达1:1,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资源整合与应用:推动“优质资源+智能服务”下沉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引擎”,宁波市依托“甬上云校”平台,整合全市优质课程资源,涵盖K12全学段、全学科,累计上线精品课程1.2万节,其中国家级、省级精品课占比达30%,平台支持“个性化推送”功能,学生可根据学习进度自主选择课程,教师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学情,实现“以学定教”。

在应用场景上,政策重点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

  • 专递课堂: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由城区学校教师远程授课,本地教师辅助辅导,覆盖学生超3万人;
  • 名师课堂: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直播课,年观看量突破200万人次;
  • 名校网络课堂:宁波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名校开放在线课程,供全市学生选修,促进优质资源辐射共享。

宁波市探索“AI+教育”应用,开发智能作业批改、学习行为分析等系统,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负担,提升教学效率,某区试点AI作文批改系统,批改准确率达92%,教师批改时间缩短60%。

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强化“培训+实践”双驱动

师生数字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软实力”,宁波市实施“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构建“市级培训-区级研修-校本实践”三级培训体系,近三年,累计培训教师15万人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覆盖率达100%,培育市级信息化教学名师200名。

针对学生,宁波市将信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开设编程、人工智能等特色课程,举办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年参与学生超5万人次,宁波市某中学开发的“STEAM跨学科融合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能力,学生在国家级科创竞赛中获奖数量年均增长20%。

保障机制:完善“制度+安全”双支撑

为确保政策落地,宁波市建立“考核激励+安全保障”双重机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学校办学考核指标,权重不低于10%;设立“智慧教育创新奖”,鼓励学校探索信息化应用新模式,构建“云-网-数-端”安全防护体系,落实数据安全法要求,建立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演练,保障师生信息和数据安全。

教育信息化政策实施成效概览

指标 实施前(2025年) 实施后(2025年) 增长率
千兆宽带覆盖率 85% 100% 6%
智慧校园达标率 78% 95% 8%
精品课程资源数量 5000节 12000节 140%
教师信息化培训人次 3万人次/年 5万人次/年 7%

FAQs

Q1:宁波市教育信息化政策如何保障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均衡发展?
A1:宁波市通过“三个举措”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一是实施“农村学校信息化提升工程”,重点改善偏远地区学校网络和设备设施;二是依托“甬上云校”平台开展“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推动优质课程跨区域共享;三是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通过线上线下教研、教师交流等方式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市农村学校专递课堂覆盖率达100%,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Q2:教育信息化政策在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A2:政策从“工具赋能+减负增效”两方面入手:一是推广智能教学工具,如AI作业批改系统、学情分析平台,减少教师重复性工作,例如AI批改系统可自动批改客观题并生成错题分析,教师批改时间缩短60%;二是建设“教师发展空间”,提供在线研修、名师课程资源,支持教师个性化学习;三是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推动教师探索“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这些措施使教师能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和学生个性化指导,整体教学效率提升30%以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