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是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公平,该政策覆盖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学校),资助对象具有正式学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资助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
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以“两免一补”为核心,逐步扩展到营养改善计划、交通补助、助学金等多个维度,形成了全方位的资助保障体系。
免费教科书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包括国家规定课程的教科书、辅助教学光盘,以及部分地方课程教材,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直接配发给学生,减轻家庭教材购买负担。
免学杂费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涵盖学费、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取暖费等),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保障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一补”)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资助标准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
- 小学阶段:每生每年1000元(寄宿生)、500元(非寄宿生)
- 初中阶段:每生每年1250元(寄宿生)、625元(非寄宿生) 资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优先保障脱贫不稳定家庭、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
营养改善计划
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标准为每生每天5元(全年按200天计算),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部分市州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其他专项资助
- 交通补助:对偏远地区学生发放交通费补贴,解决上学通勤难题。
- 取暖补助:在冬季采暖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取暖补贴,标准为每生每年200-500元不等。
- 特殊教育补助:对残疾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额外资助,包括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随班就读学生补助等。
资助申请与发放流程
资助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精准资助到人。
申请与认定
- 申请:每年9月,学生向所在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等)。
- 认定:学校成立评审小组,结合学生家庭情况、日常消费等因素进行综合评议,公示认定结果(不少于5个工作日)。
资助发放
- 资金拨付:各级财政部门将资助资金拨付至学校或指定银行账户。
- 发放方式:生活补助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至学生或监护人账户;免费教科书由学校统一采购配发;营养餐由学校食堂或配餐公司提供。
政策实施成效与意义
近年来,甘肃省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覆盖面持续扩大,资助标准逐步提高,有效保障了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截至202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率达100%,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20余万农村学生,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还提升了农村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优化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资助效能,甘肃省正推进以下工作:
- 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提高资助标准。
- 精准识别技术:利用大数据比对家庭经济信息,实现精准资助。
- 资助育人结合:在提供物质资助的同时,开展励志教育、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问答FAQs
义务教育资助政策是否覆盖民办学校学生?
答:覆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资助政策,包括免费教科书、免学杂费、生活补助等,民办学校按规定标准收取学费的,差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补助。
如何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需要哪些材料?
答:学生需在每学年开学后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之一:低保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残疾证,或街道(乡镇)、村(居)委会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学校审核通过后,按程序发放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