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冬季中医养生官网,冬季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冬季是自然界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顺应自然规律,进入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的状态,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遵循“养藏之道”,注重保暖、调神、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以固护阳气、滋阴潜藏,为来年春季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以下从多个维度介绍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帮助大家科学度过寒冷冬季。

冬季中医养生小常识官网

起居有常: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黄帝内经》提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强调了冬季作息的重要性,冬季日照时间短,应顺应昼夜变化,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固阴精,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耗伤阴血。
保暖是冬季养生的关键,尤其需注重头部、背部和脚部保暖,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受凉易引发感冒、头痛;“背为阳中之阳”,背部保暖可预防寒邪入侵;“寒从脚下起”,睡前用温水泡脚(40℃左右,15-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建议加入生姜、艾叶等药材增强驱寒效果。

饮食调理:温补为主,滋阴润燥

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虚则补之”的原则,以温补、滋阴为要,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可适当增加羊肉、牛肉、桂圆、核桃等温性食物,以补益肾阳、温暖脾胃;同时搭配萝卜、白菜、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之品,防止温补太过导致上火。
推荐冬季养生食谱
| 食材 | 功效 | 推荐吃法 |
|------------|-------------------------------|---------------------------|
| 羊肉 | 温中暖肾,补益气血 | 羊肉萝卜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
| 核桃 |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 | 每日2-3颗(生食或煮粥) |
| 百合 |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百合银耳羹、小米百合粥 |
| 黑芝麻 | 补肝肾,益精血 | 黑芝麻糊、黑芝麻糊 |

需注意,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应减少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桂圆、红枣等高糖分摄入;慢性病患者饮食调理应遵医嘱,避免盲目进补。

运动适度:微汗即止,固护阳气

冬季运动应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间宜选在阳光充足的午后,以身体微微发热、少量出汗为宜,运动前需充分热身,避免肌肉拉伤;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防止寒邪侵袭。
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的“八段锦”,通过“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动作,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运动需循序渐进,体弱者可在室内进行简单拉伸,避免清晨或寒冷天气外出运动。

情志调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冬季万物凋零,易引发情绪低落、抑郁等“冬季综合征”,中医认为,“肾主恐”“恐伤肾”,不良情绪易损伤肾气,影响健康,冬季应保持心态平和,可通过听音乐、书法、冥想等方式舒缓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冬季宜“使志若伏若匿”,即减少精神外耗,可将注意力转向室内活动,如阅读、养花、与家人朋友交流等,保持精神愉悦,有助于阳气潜藏。

穴位保健:常按三穴,强身健体

冬季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增强体质,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

  1. 关元穴(脐下3寸):被誉为“元气之根”,每日顺时针按揉2-3分钟,可温补元气、培肾固本。
  2.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常按可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3. 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肾经首穴,睡前用拇指按揉50-100次,可引火归元、改善睡眠。

其他注意事项

  • 通风保湿:冬季门窗紧闭易导致空气干燥、细菌滋生,每日需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水,保持湿度在50%-60%。
  • 皮肤护理:气候寒冷干燥,易出现皮肤皲裂,可涂抹润肤露,避免频繁使用热水洗手洗澡。
  • 防病重点: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及时添衣,避免感染流感。

相关问答FAQs

Q1:冬季进补适合所有人吗?哪些人不适合温补?
A: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冬季温补,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如经常口干舌燥、便秘、长痘)应避免过度食用羊肉、人参等温热食物,可选择鸭肉、梨、枸杞等平凉或滋阴之品;湿热体质者(舌苔黄腻、易生痤疮)需先清热祛湿,再根据情况调理;感冒发烧期间不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进补。

Q2:冬季泡脚有什么讲究?水温越高越好吗?
A:冬季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并非水温越高越好,水温以40℃-45℃为宜,过热易烫伤皮肤,同时扩张足部血管后反加重心脏负担,泡脚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过多出汗耗伤津液),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敏感,需试水温)、下肢静脉曲张者(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咨询医生后进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