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小常识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小常识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剧毒气体,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常见于煤炉、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等,一旦中毒,情况非常危急,必须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小常识


第一部分:如何判断一氧化碳中毒?

了解中毒症状是急救的第一步,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中毒

  • 主要表现: 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心慌、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 特点: 离开中毒环境后,症状可很快消失,但可能反复。

中度中毒

  • 主要表现: 在轻度症状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多汗、烦躁、走路不稳、意识模糊、视物不清
  • 特点: 如不及时救治,会很快发展为重度中毒。

重度中毒

  • 主要表现: 迅速陷入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呼吸浅慢、甚至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 特点: 死亡率极高,即使幸存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痴呆、瘫痪等。

关键识别点:

  • 集体发病: 在同一空间内有多人出现相似症状。
  • 环境相关: 症状在进入某个环境后出现,离开后缓解。
  • “樱桃红”唇色: 这是典型体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第二部分:黄金急救步骤(牢记“一快二隔三送医”)

一旦怀疑或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请立即按以下步骤行动:

第一步:快!迅速撤离现场(争分夺秒)

  1. 确保自身安全: 在救人前,切勿贸然进入封闭或通风不良的现场,否则自己也会成为受害者,如果必须进入,应先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打开门窗。
  2. 立即开窗通风: 迅速打开所有门窗,让空气流通,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3. 迅速转移患者: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如室外、阳台等)。

第二步:隔!隔绝并检查患者

  1. 脱离危险源: 确保患者已远离所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源头(如燃着的煤炉、正在运行的燃气设备、汽车等)。
  2. 检查生命体征:
    • 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看有无反应。
    • 判断呼吸: 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受有无呼吸气流,同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平躺,解开其衣领、领带和腰带,清除口鼻中的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 患者应取侧卧位,以防舌后坠或呕吐物堵塞气道。

第三步: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医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中国请立即拨打 120
    • 说清楚: 准确告知接线员“发生了疑似一氧化碳中毒”,并说明详细地址、患者数量和基本情况。
  2. 等待专业救援: 在救护车到来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心跳正常: 让其安静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活动,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3. 尽快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一氧化碳中毒的首选治疗是高压氧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应直接送往具备高压氧舱的医院进行救治。

第三部分:绝对禁止的错误做法(非常重要!)

以下行为不仅无效,反而会延误救治,加重病情:

  1. ❌ 在现场继续寻找“解药”或寻找漏气点: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先救人!
  2. ❌ 给患者喝水或催吐: 中毒患者意识不清时,喝水或催吐极易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 ❌ 给患者灌醋、酸菜汤等“偏方”: 这些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会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
  4. ❌ 认为症状好转就掉以轻心: 中毒患者即使暂时脱离危险,也可能出现“假愈期”,即症状看似消失,实则一氧化碳仍在体内造成迟发性脑病。所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都必须送医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不可擅自回家。

第四部分: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1. 保持通风是关键:
    • 使用煤炉、炭火盆时,必须保持室内通风,切记不要紧闭门窗。
    • 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燃气壁炉等设备,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安装在浴室、卧室等密闭空间。
  2. 定期检查和维护:
    • 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和维护燃气管道、阀门、灶具、热水器等,防止燃气泄漏。
    • 定期清理烟囱、排气管,确保其通畅无堵塞。
  3. 正确使用设备:
    •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切勿长时间使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 切勿在车内开着空调睡觉,尤其是在车库、地下室等密闭空间内。
    • 不要在室内、车内、帐篷内使用炭火、煤炉、燃气取暖器等设备取暖或做饭。
  4. 安装报警器:
    • 在家中、车库等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这是最有效的预警手段。

发现中毒 → 快速撤离 → 开窗通风 → 拨打120 → 就近送医(首选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请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并与家人分享,安全无小事,防范于未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