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小常识(七年级版)
什么是近视?为什么会近视?
想象一下,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非常精密的照相机。

- 正常眼睛: 看远处的物体时,光线通过晶状体(镜头)的调节,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底片)上,所以我们就能看清楚。
- 近视眼: 眼睛的“镜头”或者“底片”出了点问题,导致光线聚焦在了视网膜的前面,这样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影像就是模糊的。
看近处清楚,看远处模糊,这就是近视。
为什么会近视呢?主要有两大原因:
- 遗传因素(天生的): 如果爸爸妈妈都是高度近视(超过600度),那么你近视的风险会比其他同学高一些,但这不代表你一定会近视,后天的保护更重要!
- 环境与行为因素(后天养成的): 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也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这是最常见的“凶手”!比如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玩手机、玩平板、画画等,眼睛里的肌肉(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放松不下来,导致近视。
- 用眼环境差: 在光线太暗或太亮的地方看书、躺着看书、在晃动的车上看书,都会给眼睛增加负担。
-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科学研究发现,每天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建议2小时以上),接触自然光线,可以促进眼内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抑制眼轴变长,是预防近视的“法宝”!
近视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可能是近视的前兆了,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 看黑板模糊: 总觉得教室后排的同学比前排的清楚。
- 喜欢眯眼: 不自觉地眯起眼睛,想让远处的东西看得清楚一点。
- 频繁揉眼: 感觉眼睛疲劳、干涩,总想揉一揉。
- 歪头看东西: 为了看得更清楚,会歪着头或者斜着身子看。
- 抱怨头痛: 因为眼睛过度调节,可能会引起头痛或眼睛酸胀。
定期做视力检查非常重要!建议每学期检查一次,早发现,早干预。
我们如何预防近视?
预防永远比矫正更重要!记住这“一拳一尺一寸”和“20-20-20”法则!
良好的读写习惯——“一拳一尺一寸”
- 一拳: 胸口离课桌一拳的距离(约10厘米)。
- 一尺: 眼睛离书本一尺的距离(约33厘米)。
- 一寸: 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的距离(约3.3厘米)。
科学的用眼法则——“20-20-20”
- 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
- 要抬头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远处物体,
- 持续至少20秒。
创造舒适的用眼环境
- 光线要充足: 不要在阳光直射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学习,台灯和房间顶灯最好同时打开。
- 电子产品要控制: 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增加户外活动
- 每天保证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即使在阴天,户外的光照强度也远高于室内。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
- 多吃: 胡萝卜、菠菜、玉米、蓝莓等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对眼睛好。
- 少吃: 甜食和油炸食品,过量摄入可能会加速近视发展。
- 睡够: 保证每天8-10小时的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如果已经近视了怎么办?
-
及时配戴眼镜:
- 一旦被确诊为真性近视,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不要害怕戴眼镜,戴眼镜是为了让眼睛在看远处时也能放松,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加深。
- 注意: 配镜前必须做散瞳验光,这是青少年配镜的“金标准”,能获得最准确的度数。
-
不要迷信“神器”:
- 没有证据表明任何眼药水、按摩仪器、眼保健操或训练能够“治愈”或“逆转”已经形成的真性近视,这些方法最多只能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
-
定期复查:
近视度数会随着身体的发育而变化,所以要定期(比如每半年到一年)去医院或专业眼镜店复查视力,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
考虑角膜塑形镜(OK镜)或近视防控镜片:
对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同学,在医生评估后,可以考虑佩戴OK镜或特殊的近视防控眼镜(如新乐学、星趣控等),这些方法可以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
关于近视的常见误区(辟谣时间!)
- 误区1:戴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
- 真相: 这是最大的误区!近视度数的加深,主要是因为身体发育和不良的用眼习惯,与戴眼镜本身无关,合适的度数能提供清晰的视觉,反而能延缓近视发展。
- 误区2:做眼保健操能治疗近视。
- 真相: 眼保健操可以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对预防近视和控制近视加深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治疗”或“逆转”已经形成的近视。
- 误区3:度数低可以暂时不戴眼镜。
- 真相: 如果看黑板模糊,为了看清而眯眼或使劲看,反而会让眼睛更累,加速近视发展,需要的时候就该戴。
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爱护眼睛,就像爱护生命一样,从今天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我们的“心灵之窗”永远明亮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