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中级会计证继续教育新政策,学时要求变了?怎么算?

中级会计证继续教育政策是保障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持续提升、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制度安排,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及财政部相关要求,中级会计证书持有人需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以维持证书有效性并促进职业发展。

中级会计证继续教育政策

继续教育对象与周期

中级会计证书持有人属于继续教育对象,自证书取得次年起开始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实行年度管理制度,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学分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即60学分),学分计量标准按《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执行,如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每科可折算为60学分,参加会计类相关培训课程每学时折算为1学分等。

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分为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其中专业科目包括会计准则、税收政策、财务管理、审计实务、内部控制等与会计工作直接相关的知识;公需科目涵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信息技术应用等通用能力知识,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包括:

  1. 网络教育:通过财政部认可的继续教育平台(如“东奥会计在线”“中华会计网校”)在线学习课程;
  2. 面授培训:参加财政部门、行业协会或高校组织的线下培训;
  3. 学术研讨:参与会计类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
  4. 其他形式:如发表论文、承担科研课题、参与会计案例评审等,具体学分认定标准由各地财政部门制定。

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

会计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继续教育学习,并在财政部门指定系统(如“全国会计人员管理服务平台”)登记学分信息,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先进评选、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未完成继续教育或学分不足的,可能导致中级会计证书无法正常注册或影响职业晋升,部分地区还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制度,需提供学习证明材料备查。

政策特点与趋势

近年来,继续教育政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强调实用性,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会计改革热点(如政府会计准则、业财融合等);二是推动数字化,鼓励线上学习并探索“互联网+继续教育”模式;三是加强监管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学分数据全国联网可查;四是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将诚信建设作为专业科目核心内容之一。

各地政策差异

虽然国家层面有统一规定,但各地在具体执行中存在一定差异, | 地区 | 特殊要求 | 学分认定方式 | |----------|--------------|------------------| | 北京 | 需完成公需科目30学分 | 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结合 | | 上海 | 需参加职业道德专题培训 | 学分自动同步至管理平台 | | 广东 | 高级会计师需额外提交学习成果 | 需附继续教育证书原件 |

相关问答FAQs

Q1:中级会计证书持有人是否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A1:是的,自取得中级会计证书的次年起,每年均需完成不少于90学分的继续教育,且不可跨年度累积或补缴,若当年未完成,可能导致证书无法登记或影响下一年的职称申报。

Q2:如何选择继续教育平台?学分是否全国通用?
A2:应选择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认可的正规平台(如“会计学堂”“正保会计网校”等),学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但需在“全国会计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完成登记,部分地区可能要求提供纸质学习证明,建议提前咨询当地财政部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