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外伤害急救常识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充满活力与探索的阶段,由于活动范围广、社交频繁以及部分安全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不仅能在关键时刻自救互救,还能为专业医疗救助争取宝贵时间,以下从常见意外伤害类型、急救原则及具体措施、预防建议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常见意外伤害类型及应对
运动损伤
大学生参与篮球、跑步等运动时,易发生扭伤、拉伤甚至骨折。
- 扭伤/拉伤:立即停止活动,采用“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避免按摩或热敷,以免加重肿胀。
- 骨折:若怀疑骨折,切勿移动患肢,可用木板、书本等硬物固定骨折部位两端,尽快送医。
外伤出血
切割伤、擦伤等出血情况较为常见。
- 小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涂抹碘伏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 大出血:直接按压伤口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在伤口近心端用绷带绑扎(注意定时放松,避免组织坏死),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烫伤
实验室操作或生活中可能发生烫伤。
- 立即降温: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 保护创面:用干净纱布包裹,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以免感染。
突发疾病
如中暑、癫痫发作等。
- 中暑: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降温,补充含盐分的水分,严重时需送医。
- 癫痫发作:让患者侧卧,移开周围尖锐物品,不要强行按压肢体,发作结束后保持休息并观察呼吸。
急救原则与注意事项
- 保持冷静:慌乱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深呼吸后迅速判断情况。
- 确保安全:施救前先确保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如触电现场需切断电源)。
- 及时求助:严重伤害需立即拨打120,清晰说明地点、伤情及联系方式。
- 合理施救:不了解急救措施时,不要随意移动伤者或使用偏方,等待专业人员到场。
预防措施
意外伤害虽不可完全避免,但通过以下措施可降低风险:
- 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运动前充分热身,不独自前往偏僻区域。
- 学习急救技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急救培训,掌握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等基础操作。
- 配备急救包:宿舍内常备创可贴、消毒用品、纱布、冰袋等物品,定期检查有效期。
不同场景下的急救要点
| 场景 | 常见伤害 | 急救要点 |
|---|---|---|
| 实验室 | 化学灼伤、割伤 |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化学灼伤伤口,割伤后按压止血并消毒。 |
| 体育运动 | 扭伤、骨折 | 停止活动,冰敷肿胀部位,骨折时用硬物固定后送医。 |
| 日常生活 | 烫伤、异物卡喉 | 烫伤后冷水降温,异物卡喉时采用海姆立克法(腹部冲击法)。 |
| 集体活动 | 晕厥、中暑 | 让平躺,抬高下肢,补充水分;中暑者迅速降温并补充电解质。 |
相关问答FAQs
Q1:遇到有人晕倒,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A1:首先检查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若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应立即拨打120并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若具备条件,可配合人工呼吸(按压30次后吹气2次)。
Q2:被动物咬伤后,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A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冲洗后用碘伏消毒,并尽快前往医院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严重,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切勿自行包扎伤口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掌握急救常识是大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它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在意外发生时冷静应对,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