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每年冬春季是高发季节,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了解流感的防治常识,对保护个人健康、减少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流感的典型症状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与普通感冒虽然都属于呼吸道感染,但症状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差异较大,流感起病急,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痛、乏力、干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普通感冒则症状较轻,以打喷嚏、鼻塞、流涕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低热,全身症状较轻,病程通常5-7天,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通过症状初步判断,若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流感的预防措施
预防流感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增强自身免疫力,具体措施包括: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疫苗组分会根据当年流行毒株进行调整,建议每年接种一次,尤其是以下人群:
- 6月龄至5岁的儿童;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 孕妇;
-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 医务人员及养老院等场所的工作人员。
疫苗接种后需2-4周产生抗体,最佳接种时间为流感季来临前的1-2个月(通常为9-10月)。
日常防护措施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后。
- 佩戴口罩: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若需前往,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用手直接遮挡;用后的纸巾需丢入有盖垃圾桶。
增强免疫力
-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每日睡眠时间建议成人7-9小时,儿童8-10小时。
-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流感的治疗与护理
若不幸感染流感,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抗病毒治疗
流感发病48小时内是抗病毒治疗的黄金时间,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对症治疗
- 退热止痛:高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 缓解咳嗽:干咳可选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咳痰时可使用氨溴索等化痰药。
- 多休息、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2000毫升,以温开水、淡茶水为宜,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病情监测与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
- 呼吸困难、胸痛、嘴唇发绀;
- 呕吐、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 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抽搐;
- 原有慢性疾病加重。
高危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需加强防护:
- 儿童: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 老年人:建议减少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降低继发感染风险。
- 孕妇:孕期免疫力较低,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症状后尽早就医,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 慢性病患者:坚持规律用药,控制基础疾病;流感季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或接种疫苗。
流感与COVID-19的鉴别诊断
流感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相似,均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但病原体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以下是两者的简要对比:
| 项目 | 流行性感冒 | COVID-19 |
|---|---|---|
| 病原体 | 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为主) | 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 |
| 潜伏期 | 1-4天 | 1-14天,多为3-7天 |
| 典型症状 | 高热、肌痛、头痛 | 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味觉/嗅觉丧失 |
| 并发症 | 肺炎、心肌炎等 | 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 |
| 预防疫苗 |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 | COVID-19疫苗(加强针接种) |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相关问答FAQs
Q1:流感好了之后还会传染吗?
A:流感患者发病后的3-5天传染性最强,部分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延长至1周左右,症状消失后,病毒可能仍存在一定时间,但传染性显著降低,建议患者康复后1-2天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咳嗽礼仪,防止病毒传播。
Q2:接种流感疫苗后还会得流感吗?
A:流感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但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严重程度,疫苗对当年流行株的保护效果较好,若感染了非疫苗株病毒,仍可能发病,但症状通常较轻,即使接种疫苗,仍需做好日常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