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的学前教育政策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教育事业的起点,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这些政策涵盖了资源建设、师资培养、保教质量提升、经费保障等多个维度,旨在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四川明确提出以扩大普惠性资源为主攻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位供给,政策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1所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鼓励村集体、企事业单位、高校举办公办幼儿园,同时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租金补贴、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降低民办幼儿园收费水平,提高普惠性资源覆盖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四川省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政策还强调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小区居民子女“有园上、上得起”。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保教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四川通过完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待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在培养方面,支持师范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幼师免费师范生”项目,鼓励地方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培训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和专项研修,重点提升教师保教能力、游戏组织能力和家园共育能力。
针对教师待遇偏低、流动性大的问题,政策明确要求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并落实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政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的首要标准,引导教师关爱幼儿、教书育人。
深化保教改革,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川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政策要求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科学制定保教计划,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社交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提升保教质量,四川推行“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要求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协同机制,通过联合教研、家长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教育,加强幼儿园玩教具配备和活动场地建设,鼓励幼儿园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如巴蜀文化启蒙、乡土游戏体验等,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经费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四川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渠道筹措补充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生均标准给予补贴。
政策还规范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明确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加强经费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监管与安全,筑牢幼儿成长防线
安全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底线,四川严格落实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周边环境等方面的排查整治,要求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并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动,构建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在监管方面,四川实行幼儿园办园条件达标评估和年度检查制度,对不合格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或依法取缔,加强幼儿园信息公开,向社会公示办园资质、收费标准、师资情况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规范办园行为。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薄弱、师资不足等问题,四川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计划,通过“城乡结对”“集团化办园”等模式,推动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鼓励城市公办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建立帮扶关系,通过派驻教师、共享课程、联合教研等方式,提升农村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四川还加大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一村一幼”项目,在人口集中的村寨开设村级幼教点,配备合格的辅导员和保教设施,保障农村幼儿就近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表:四川省学前教育政策主要目标与措施
| 重点领域 | 主要目标 | 关键措施 |
|---|---|---|
| 资源供给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公办幼儿园占比超50% |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 |
| 师资队伍 | 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待遇逐步提高 | 实施幼师免费培养,加强教师培训,落实公办教师与公务员同等待遇 |
| 保教质量 | 纠正“小学化”倾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推行“幼小衔接”改革,开展游戏化教学,加强玩教具与活动场地建设 |
| 经费保障 | 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 省级专项补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规范收费管理 |
| 安全监管 | 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 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建立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
| 城乡均衡 | 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 | 实施“一村一幼”,推进城乡结对,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
相关问答FAQs
问:四川学前教育政策如何解决“入园贵”问题?
答:四川通过多措并举降低家庭教育支出: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学位;二是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政府补贴,引导其降低收费标准;三是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确保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合理可控。
问:农村地区如何享受学前教育政策红利?
答:四川针对农村地区实施专项支持政策:一是推进“一村一幼”项目,在人口集中的村寨设立幼教点,方便幼儿就近入园;二是通过“城乡结对”“集团化办园”等模式,推动优质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扶,共享教育资源;三是实施“幼师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项目,为农村幼儿园补充合格师资;四是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园条件,提升保教质量,确保农村幼儿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