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青岛新中考政策2025年实施,哪些科目分值调整?

青岛市教育局新中考政策旨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科学多元的学业评价体系,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考试科目设置、录取方式、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优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制度保障。

青岛市教育局新中考政策

政策背景与改革目标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中考模式在科目设置、评价维度等方面逐渐显现出局限性,青岛市教育局结合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和本地教育发展实际,于2025年正式发布新中考改革方案,计划从2025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扭转“唯分数”倾向,强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核心素养发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考试科目与分值调整

新中考政策对考试科目和分值进行了重新设计,突出基础学科与学科素养的融合,同时增加选择性考试科目,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具体科目设置如下:

考试类别 考试科目 分值(分)
语文 语文(含听说能力测试) 120
数学 数学(含数学实验操作) 120
外语 英语(含听说能力测试)+ 日语/俄语/法语(选考) 120(英语100+小语种20)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闭卷考试,结合时事政治) 80
历史 历史(闭卷考试,注重史料分析能力) 80
地理 地理(结合乡土地理知识) 80
物理 物理(含实验操作考试) 100
化学 化学(含实验操作考试) 80
体育与健康 过程性评价+现场测试(包括体能与技能项目) 60
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 100(等级呈现)

改革亮点

  1. 外语科目多元化:在英语基础上增设小语种选考,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
  2. 实验操作纳入考试: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分值占比提升至15%,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3. 体育分值提高:体育与健康科目分值增至60分,并增加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录取方式与志愿填报

新中考录取实行“综合录取+等级控制”模式,打破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传统方式,构建“分数+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体系。

  1. 录取批次设置

    • 第一批次:优质高中统招计划(包括综合录取指标生、统招生等)。
    • 第二批次:普通高中特色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
    • 第三批次:中职学校“职教高考”班、五年制高职等。
  2. 志愿填报规则

    • 考生可填报3个普通高中志愿,每个志愿下设“是否服从调剂”选项。
    • 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级及以上方可报考普通高中,C级及以下考生可报考中职学校。
  3. 指标生政策

    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的60%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向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过程性记录+终结性评价”方式,涵盖五个维度:

评价维度 呈现方式
思想品德 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集体活动参与情况 等级(A-E)
学业水平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成果、学科竞赛获奖 等级+写实性评语
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等级+数据报告
艺术素养 艺术课程学习、艺术特长、审美与表现能力 等级+作品集
劳动实践 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时长 等级+实践记录

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参考,其中A级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D级及以上方可毕业。

政策影响与应对建议

对学生的影响

  • 学习压力分散:科目设置更均衡,减少“偏科”现象,学生需全面发展。
  • 能力导向增强:实验操作、综合素质评价等要求提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更高挑战。

对学校的要求

  • 课程改革:需加强实验课程、艺术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
  • 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评价专业化水平。

家长与学生的应对建议

  1. 合理规划学习:关注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平衡主科与副科学习时间。
  2. 重视综合素质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艺术活动、体育锻炼,丰富成长记录。
  3. 提前了解志愿政策: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科学填报志愿,避免盲目跟风。

FAQs

问:新中考政策下,小语种考试如何计分?是否会影响高中学习?
答:小语种考试分值为20分,计入外语总分,高中阶段学生可根据兴趣继续选择小语种学习,但需注意优质高中对英语能力仍有较高要求,建议学生根据未来发展规划理性选择。

问: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劳动实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获得A级评价?
答:劳动实践包括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获得A级评价需满足:累计劳动实践时长不少于200小时,有1项市级以上劳动成果或优秀实践报告,且评价过程中表现突出,学生需及时记录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学校审核认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