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三亚学前教育新政策2025年9月实施,对入园难、费用有啥影响?

近年来,三亚市作为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从资源扩增到质量提升,从师资建设到普惠保障,三亚学前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更加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亚市学前教育政策

政策背景与发展目标

三亚市学前教育政策以国家和海南省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引,紧扣“幼有所育”根本目标,聚焦“普惠性资源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师资队伍薄弱”等关键问题,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等方式,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让每个幼儿都能享有优质的学前教育。

核心政策举措

(一)资源供给: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三亚市通过“一园一案”推进幼儿园建设,将公办园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2025-2025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新增公办园学位1.2万个,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园56所,出台《三亚市普惠性民办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通过认定的民办园给予生均补贴和租金减免,2025年普惠性民办园数量较2025年增长40%,有效扩大了普惠资源覆盖面。

(二)质量提升:强化保教规范与内涵建设

三亚市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建立“市级统筹、区县主责、乡镇落实”的监管机制,推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通过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评估”“游戏化教学示范园创建”等活动,规范保教行为,防止“小学化”倾向,政策要求幼儿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与综合素质,2025年,全市创建省级示范园12所、市级示范园28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65%。

(三)师资建设:提升队伍专业素养与保障水平

针对学前教育师资短缺、流动性大等问题,三亚市实施“幼儿园教师补充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三年内新增幼儿教师800余人,建立教师培训体系,每年组织专项培训不少于60学时,覆盖全市90%以上幼儿教师,在待遇保障方面,明确公办园教师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普惠性民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并缴纳社会保险,稳定了师资队伍。

(四)经费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三亚市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低于5%,对公办园按生均标准拨付公用经费,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每生每年1200元补助,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地区和薄弱园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园,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经费保障格局,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总投入达8.6亿元,较2025年增长58%。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系列政策实施,三亚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显著增加,办园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68所,在园幼儿5.8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从2025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91%。

三亚市将继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重点推进“智慧幼儿园”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保教管理水平;加强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保障,完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体系;推动学前教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三亚特色的学前教育品牌。

相关问答FAQs

问:三亚市如何保障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质量?
答:三亚市通过“认定-扶持-监管”三措并举保障普惠性民办园质量,一是严格认定标准,从办园条件、师资配备、保教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核,确保普惠性民办园达到基本办园要求;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生均补贴、租金减免、教师培训支持等,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强化动态监管,每年开展办园质量评估,对不合格园所取消普惠资格并督促整改,确保普惠性与质量并重。

问:三亚市在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板,三亚市实施三项措施:一是推进“乡镇公办园全覆盖”工程,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标准化公办园,并对村级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二是实行“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组织优质园与农村园结对,通过师资交流、教学资源共享提升农村园办园水平;三是落实农村学前教育专项补助,对农村户籍幼儿按每生每年500元标准发放入园补贴,降低家庭教育负担,确保农村儿童“有园上、上好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