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对郑州大学的政策支持持续深化,旨在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在政策引导下,正加快实现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崛起的战略目标。

政策支持的核心方向
教育部对郑州大学的政策聚焦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四大领域,通过专项经费倾斜、资源统筹调配和机制创新,助力学校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在“双一流”动态调整机制中,郑州大学的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获得持续重点支持,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推动学科水平进入全球ESI前1‰。
学科与科研创新支持
教育部通过“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支持郑州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2个,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超过15%,政策还鼓励学校牵头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协同攻关,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支持郑州大学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优化专业学位类别布局,并试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培养了大批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上,政策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吸引和培育高水平人才,目前学校拥有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区域服务与协同发展
教育部鼓励郑州大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部省合建”机制深化与河南省的协同发展,学校牵头成立“中原高等教育联盟”,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2025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突破10亿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部对郑州大学政策支持重点概览
| 支持领域 | 具体措施 |
|---|---|
| 学科建设 | 重点支持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 |
| 科研创新 | 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设立重大专项基金,鼓励跨学科协同攻关。 |
| 人才培养 | 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推进“拔尖计划”,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 师资队伍 | 通过国家级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
| 区域服务 | 深化“部省合建”,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
FAQs
问:教育部对郑州大学的政策是否包含国际交流合作支持?
答:是的,教育部鼓励郑州大学拓展国际合作,支持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师生交换项目,并通过“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学校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问:政策如何助力郑州大学提升就业质量?
答:政策引导学校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到国家重点行业、基层就业的比例逐年提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