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峨眉山市2025年教育扶贫政策最新变化有哪些?

峨眉山市教育扶贫政策

峨眉山市教育扶贫政策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峨眉山市作为四川省乐山市下辖的县级市,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政策措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提升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辖区内部分乡镇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扶贫的决策部署,峨眉山市制定了《教育扶贫实施方案》,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为底线,通过“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培养”三位一体模式,构建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资助体系,最终实现“人人有学上、家家有希望、乡村有未来”的目标。

主要政策措施

(一)精准识别,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峨眉山市依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民政、扶贫等部门数据,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精准识别,建立“一生一档”动态管理数据库,每年秋季学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实现“应助尽助”。

(二)多元资助,实现“全覆盖、无遗漏”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峨眉山市制定了差异化的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无忧。

  1. 学前教育阶段: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贫困家庭幼儿,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发放保教费补助,并给予生活费资助。
  2. 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
  3. 高中阶段教育:对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免除学费;对中职学校学生,免除学费并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助学金。
  4. 高等教育阶段:对考入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最高可贷8000元/年,研究生最高可贷12000元/年;通过“雨露计划”等项目,给予每生每年3000元额外补助。

(三)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

峨眉山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重点向贫困乡镇倾斜,近年来,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新增学位5000余个;为偏远山区学校配备“智慧教室”、多媒体设备,推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选派优质学校教师到贫困学校支教,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四)精准培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针对贫困学生,峨眉山市开展“励志教育+技能培训”双轨培养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一对一”帮扶、心理疏导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高中阶段,联合职业院校开设“特色班”,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双重选择;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政策成效与典型案例

(一)政策成效

通过多年努力,峨眉山市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 资助覆盖面: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2万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6800万元;
  • 办学条件:贫困乡镇学校硬件设施达标率100%,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 升学就业: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职以上升学率提升至85%,未升学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

(二)典型案例

峨眉山市龙门乡学生张某,家庭因病因贫致困,在政策帮扶下,其小学至高中阶段享受全程资助,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后获得助学贷款和“雨露计划”补助,顺利完成学业并返乡创业,带动当地10余户家庭增收。

下一步,峨眉山市将持续深化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 优化资助体系:探索“物质+精神”帮扶模式,设立“励志奖学金”,鼓励贫困学生自强自立;
  2. 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 拓展职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

相关问答FAQs

问1:峨眉山市教育扶贫政策如何确保资助对象精准?
答:峨眉山市通过“三级审核、两级公示”机制(村、乡镇、市级审核,村、乡镇公示)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比对,确保资助对象信息真实、精准,杜绝“错保、漏保”现象。

问2:贫困学生除了经济资助,还获得哪些支持?
答:除资金资助外,峨眉山市还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个性化服务,并组织“名师送教”“爱心结对”等活动,帮助其全面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