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护理的一些常识

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爱心与责任的专业,它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更需要细腻的沟通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无论是医院临床护理、社区健康服务,还是家庭照护,掌握基础的护理常识都能帮助护理人员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同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照护,以下从护理的核心原则、基础操作、沟通技巧及职业发展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常识。
护理的核心原则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贯穿于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具体原则包括:
- 尊重患者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知情权和选择权,例如在操作前充分告知流程和风险,尊重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个人信仰。
- 保障安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前、中、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等),避免医疗差错;定期检查设备性能,确保环境安全。
- 促进整体健康:护理不仅是疾病的治疗,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层面的全面照护,术后患者不仅需要伤口护理,还需关注其情绪状态和康复信心。
基础护理操作常识
基础护理是日常工作的重点,以下是常见操作的关键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是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监测时需注意:
- 体温: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如腋温、口温、肛温),避免进食或剧烈运动后测量;
- 血压:袖带绑缚位置与心脏平齐,袖带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 血氧饱和度:确保传感器正确佩戴,避免指甲油或低温影响结果。
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技术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常见操作包括静脉输液、伤口换药等,需遵循以下原则:
- 操作前洗手、戴手套;
-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 操作区域保持清洁,避免人员走动扬尘。
压疮预防与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预防措施包括:
- 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避免骨隆突部位长期受压;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垫(如气垫床);
- 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表:压疮分期及护理要点
| 分期 | 临床表现 | 护理措施 |
|----------------|-----------------------------|-------------------------------------|
| Ⅰ期 | 皮肤发红,按压不褪色 | 避免受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 Ⅱ期 | 皮肤破损,形成浅表溃疡 | 清洁伤口,使用水胶体敷料 |
| Ⅲ期及以上 | 深层组织坏死,可见骨骼或肌腱 | 清创引流,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 |
护患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是护理工作的桥梁,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提升治疗依从性,以下为实用技巧:
- 倾听与共情:耐心倾听患者诉求,用“我理解您的感受”等语言表达共情;
- 清晰表达: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用通俗语言解释医嘱和操作流程;
- 非语言沟通:保持微笑、眼神交流,适当触摸(如轻拍肩膀)传递关怀;
- 情绪管理:面对患者或家属的负面情绪,先安抚再解决问题,避免冲突升级。
护理职业发展与自我提升
护理职业路径多样,包括临床护理、管理、科研、教育等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建议:
- 持续学习:参加继续教育课程,考取专科护士认证(如ICU、糖尿病护理等);
- 掌握新技术:学习护理信息化操作、远程监测等现代化技能;
- 注重心理素质:通过冥想、团队支持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避免职业倦怠。
FAQs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答:需密切观察以下“危险信号”:
- 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3%;
- 血压异常(如收缩压<90mmHg或>180mmHg);
- 意识模糊、剧烈胸痛或腹痛;
- 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可能为卒中)。
出现以上情况需立即呼叫医生并配合抢救。
护理工作中如何避免职业暴露风险?
答:预防职业暴露需做到:
-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
- 避免针头回套,使用后放入锐器盒;
- 若发生锐器伤,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冲洗并消毒,及时上报并评估感染风险。
掌握以上常识,不仅能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更能让患者在照护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护理是一份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唯有不断实践与反思,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