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以下从政策目标、核心内容和实施保障三个维度,梳理学前教育的十大关键政策。

政策目标: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5年)》
首次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求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25年)
提出“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核心目标,强调“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覆盖资源供给、师资建设、质量监管等多维度
-
《幼儿园工作规程》(2025年修订)
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明确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提出幼儿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为幼儿园和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导,防止教育“小学化”。 -
《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
要求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待遇,强调“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地位和待遇”。 -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对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确保质量可控。 -
《幼儿园建设标准》(2025年)
明确幼儿园选址、规模、建筑设计、设施设备等建设要求,强调“安全性、适宜性、教育性”,保障幼儿活动空间和安全。 -
《关于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25年)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要求幼儿园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
实施保障:强化政府责任与监管机制
-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 -
《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2025年)
建立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对幼儿园办园行为、安全卫生、保育教育等内容进行常态化监管,保障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学前教育十大政策核心要点概览
| 政策名称 | 发布年份 | 核心要点 |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0% |
|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25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公办园占比不低于50% |
| 《幼儿园工作规程》 | 2025 | 规范办园行为,禁止“小学化” |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2012 | 科学育儿指导,五领域发展目标 |
| 《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 2012 | 提高教师待遇,完善培养体系 |
| 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 | 2025 | 政府购买服务、收费指导价 |
| 《幼儿园建设标准》 | 2025 | 安全适宜的建设规范 |
| 防止“小学化”通知 | 2025 | 禁止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
| 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2025 | 建立生均经费标准,加大农村投入 |
| 《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 | 2025 | 常态化监管办园行为 |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判断幼儿园是否属于普惠性幼儿园?
答:普惠性幼儿园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办园资质合格,达到当地办园标准;二是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保育教育费标准不高于当地同级别公办园的2倍;三是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覆盖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家长可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公布的普惠性幼儿园名录查询。
问:学前教育政策如何避免“小学化”倾向?
答:政策主要通过三方面措施:一是明确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识字、计算等;二是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三是加强对幼儿园的督导检查,对“小学化”行为进行通报整改,同时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