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课间安全教育

雨天课间是校园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由于地面湿滑、视线受阻,学生奔跑、追逐或上下楼梯时极易发生滑倒、碰撞等意外,为保障学生安全,需从行为规范、环境管理、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培养雨天自我保护意识。
雨天课间行为规范
-
慢行不奔跑
雨天地面摩擦力减小,快速奔跑易导致滑倒,应引导学生养成“轻走慢行”的习惯,尤其在楼梯、走廊等湿滑区域,需扶好扶手,靠右行走,避免推搡、打闹。 -
远离危险区域
提醒学生避开积水、漏电设施、松动地砖等潜在危险区域,如遇积水较深路段,应绕行或告知老师处理,切勿擅自踩踏。 -
正确使用雨具
雨伞尖应朝下或收起,避免戳伤他人;雨衣穿戴时注意视线,避免遮挡眼睛导致碰撞,集体活动时,需统一存放雨具,避免湿漉漉的雨具影响行动。
校园环境安全管理
-
设施检查与维护
学校应在雨天来临前对校园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楼梯扶手、排水系统、地面防滑措施等,及时清理积水、修复破损设施,确保环境安全。 -
重点区域防护
在楼梯入口、走廊转角等易滑区域铺设防垫毯,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校门口、走廊等处增设防滑地垫,减少鞋底带入的水渍。 -
分流与引导
课间安排值班教师在楼梯口、走廊等重点区域值守,引导学生有序分流,避免拥挤,可实行分时段错峰活动,减少同一区域的人数密度。
应急处理与教育宣传
-
滑倒摔伤处理
若发生滑倒,应立即停止活动,检查伤情,轻微擦伤可由校医室处理;若出现骨折、昏迷等严重情况,需立即拨打120并通知家长,同时保持伤者不动,避免二次伤害。 -
安全知识普及
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普及雨天防滑、防触电、防溺水等知识,可组织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 -
家校协同教育
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提醒家长雨天为学生准备防滑鞋、雨衣等物品,并配合学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形成家校共育的安全防护网。
雨天课间安全注意事项速查表
| 场景 | 风险点 | 安全措施 |
|---|---|---|
| 上下楼梯 | 湿滑、拥挤 | 扶扶手、靠右行、不推搡 |
| 走廊活动 | 地面湿滑、视线模糊 | 慢行不奔跑、避开积水区域 |
| 使用雨伞 | 伞尖伤人、遮挡视线 | 伞尖朝下、注意观察周围 |
| 接触电器 | 漏电风险 | 远离电源插座、潮湿电器 |
| 积水区域 | 深度不明、障碍物 | 绕行或报告老师,不擅自涉水 |
相关问答FAQs
Q1:雨天课间学生滑倒受伤,学校应如何处理?
A1:现场教师或值班人员应立即查看伤者情况,判断伤势轻重,若为轻微擦伤或扭伤,可送至校医室进行消毒、包扎等初步处理;若伤势严重(如骨折、昏迷),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联系学生家长并报告学校领导,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切勿随意移动伤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事后,学校需记录事故经过,分析原因并完善安全措施。
Q2:如何帮助学生养成雨天课间安全习惯?
A2:可通过“教育+引导+激励”三步法:① 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雨天风险;② 引导:教师在课间主动提醒学生慢行、避滑,并树立安全榜样;③ 激励:设立“安全小卫士”评选,对遵守安全规则的学生给予表扬,形成正向激励,家长需配合学校,在家中强化安全教育,共同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