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作文 小马过河

标准记叙文版(忠于原文,结构清晰)

小马过河

作文 小马过河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马驹跟着妈妈来到河边,准备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看起来清澈又美丽。

小马高兴地来到河边,可当它把蹄子伸进水里时,却发现河水比想象中要凉得多,它有些犹豫了,不知道河水到底有多深,这时,正在河边吃草的牛伯伯看见了,便慢悠悠地说:“孩子,河水很浅,刚没过小腿,你放心过去吧。”

小马听了,正准备下河,忽然从树上跳下一只小松鼠,它焦急地喊道:“别下去!别下去!河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想游过去,结果被淹死了!你看,河水才到我胸口那么深!”

小马这下彻底糊涂了,牛伯伯说水浅,小松鼠说水深,到底该听谁的呢?它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

妈妈听了它的困惑,温和地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你自己有腿,为什么不亲自去试一试呢?”

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马又回到了河边,它小心地先试探着将一只前蹄踏进水里,感觉不深;它又慢慢地把另一只前蹄也放了进去,水刚刚没过它的膝盖,原来,牛伯伯那么高大,所以对它来说河水很浅;而小松鼠那么矮小,所以对它来说河水又太深了,小马终于明白了。

小马鼓起勇气,一步一步地稳稳地过了河,它不仅成功地把麦子送到了磨坊,还明白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凡事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只有亲自去实践,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议论文版(侧重哲理思辨)

实践出真知——由“小马过河”想到的

“小马过河”这则家喻户晓的寓言,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我们该如何认识世界,做出判断?故事里,小马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亲身实践,才能拨开迷雾,抵达真理的彼岸。

面对同一条河,牛伯伯与小松鼠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这并非谁在撒谎,而是源于他们截然不同的“立场”与“经验”,牛伯伯身形高大,河水自然“浅”;小松鼠体型微小,河水自然“深”,他们的判断,都基于自身的主观感受,是片面的、相对的,如果小马盲目听从任何一方,都可能陷入困境——听信牛伯伯,可能会因低估风险而遭遇危险;听从小松鼠,则会因夸大困难而停滞不前。

这则寓言何尝不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影?在学习中,一道难题,有的同学说简单,有的同学说难,我们该信谁?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拿起笔,亲自演算一遍,在工作中,一个新项目,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可能觉得驾轻就熟,而新手则可能感到压力山大,我们又该如何评估?唯有亲自参与其中,才能了解其中的真实挑战与机遇。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他人经验固然重要,它们如同地图和指南针,能为我们指引方向,但地图无法代替双脚的丈量,指南针也感受不了途中的风雨,真正的“真知”,永远藏在实践的过程中,在试错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我们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再次面临“小马过河”式的抉择时,要做的不是彷徨无措,也不是人云亦云,我们应该像故事中那位智慧的母马一样,鼓励自己去尝试,去验证,因为,只有亲身趟过那条河,我们才知道,对于自己而言,河水究竟是深是浅,路究竟在何方。


故事新编版(现代视角,情节更丰富)

小马过河:一封来自“河流”的邮件

在数字化时代,连森林里的动物们也用上了智能手机,小马“奔奔”也不例外,这天,妈妈让它把一袋有机麦子送到河对岸的“森林磨坊”。

奔奔来到河边,习惯性地打开“森林社区”App,想看看有没有关于水情的最新播报,果然,一条置顶的帖子吸引了它的注意,是“牛伯伯”发布的:【@全体成员 河水安全!我刚刚趟过,水位正常,大家放心过河!】下面有几十个赞。

奔奔刚放下心,手机“叮咚”一声,是好友“跳跳”发来的私信:“奔奔!千万别信牛伯伯!我亲眼看见昨天小蚂蚁被冲走了!河水超级深!非常危险!附上现场视频!”

看着牛伯伯的权威帖和跳跳声泪俱下的视频,奔奔的脑子乱成了一团粥,它决定向最智慧的“猫头鹰博士”求助,博士的回复言简意赅:“真理,不在于谁的声音大,而在于谁的脚印深,去试试吧,孩子。”

在博士的鼓励下,奔奔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它没有直接下河,而是先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小心翼翼地伸进水里,树枝触到了河底,水只没过了树枝的一半,它又找来一块石头,扔进河中央,只听“扑通”一声,水花不大,说明水不深。

终于,奔鼓起勇气,踏入河中,清凉的河水包裹着它的四蹄,水位正好到它的膝盖,它明白了,牛伯伯的“浅”和跳跳的“深”,都是基于它们自己的身高,而真实的答案,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

过了河,奔奔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还把这次“探险”的经历写成了一篇帖子,发布在了“森林社区”上:【@全体成员 过河指南:别人的经验是参考,自己的实践才是标准。#实践出真知#】

这条帖子很快被置顶,获得了“牛气冲天”的点赞,奔奔也成了森林里最有主见的小马,它明白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亲自去“趟一趟”,才能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过河之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