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考察的不是你的立场或观点,而是你的逻辑分析能力,你需要扮演一个“逻辑侦探”,找出给定论证中的逻辑漏洞和推理弱点,并用清晰、有力的语言进行批判。

下面我将从核心要求、分析框架、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常见误区五个方面,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攻略。
核心要求:你到底要做什么?
官方的说法是“一篇批判性评论”(a critical essay),你需要:
- 识别并分析论证中的逻辑谬误:这是核心中的核心,你不能简单地说“这个论证不好”,而必须指出“为什么不好”,并点出其背后的逻辑缺陷。
- 不要表达个人立场:题目给出的论证可能是关于“某公司应该搬迁”或“某种药更有效”,你的任务不是讨论公司搬迁的利弊,也不是讨论药的好坏。你的立场永远是“这个论证的推理过程是有问题的”。
- 不要提出新的论据:不要用你自己的知识或外部信息去反驳,论证说“某地犯罪率下降是因为增加了警力”,你不能说“不对,是因为经济变好了”,你应该从论证本身找漏洞,作者没有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经济变好、社区教育加强等”。
- 保持客观和专业的语气:使用分析性、批判性的语言,避免情绪化或攻击性的词汇。
分析框架:从哪里入手?(黄金思路)
拿到一篇Argument,不要急着动笔,先花3-5分钟进行“逻辑解剖”,你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拆解论证:
第一步:找出论证的“
结论是作者想要你相信的核心观点,通常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会用一些标志词,如:
- Therefore, Thus, Hence, Consequently... (所以...)
- Clearly, Obviously, It follows that... (显然,可以推断出...)
- The point is that... / The author argues that... (作者的观点是...)
问自己:作者最想让我接受的是什么?
第二步:找出论证的“证据”
证据是作者用来支持结论的理由,它们可能包括:
- 统计数据 (e.g., "sales increased by 20%")
- 调查结果 (e.g., "a survey shows that 80% of people prefer...")
- 专家意见 (e.g., "Dr. Smith, a leading expert, claims that...")
- 个人观察或轶事
问自己:作者用了哪些事实、数据或例子来证明他的结论?
第三步:分析论证的“逻辑桥梁”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证据是如何“跳跃”到结论的?这个“跳跃”过程是否存在问题?你需要找出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隐含假设。
问自己:为了让这个论证成立,作者必须默认哪些事情是真的?如果这些默认的事情不成立,整个论证就会崩塌。
第四步:识别逻辑谬误
基于以上分析,你就可以开始“挑刺”了,以下是Argument中最常见的几类逻辑谬误,你一定要熟悉它们:
因果关系谬误 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考点,作者在论证中,常常将两个相继发生或相关的事情,错误地归因为因果关系。
- 错误归因:将A发生的原因简单归结为B,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 例:自从市长上任后,犯罪率下降了,市长的政策有效。
- 批判:市长上任和犯罪率下降只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犯罪率下降可能是因为经济好转、警力增加、社区警务加强等其他因素,作者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
- 因果倒置:把原因和结果搞反了。
- 例:研究发现,快乐的人通常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朋友会让人快乐。
- 批判:很可能是快乐的人本身性格开朗,所以更容易交到朋友,而不是朋友多才让人快乐。
样本问题 作者引用的统计数据或调查结果可能存在问题。
- 样本不具代表性:调查的样本太小、有偏见,或者不能代表总体。
- 例:我校对100名优等生进行调查,发现90%都支持新的校服政策,新政策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 批判:调查对象仅限于“优等生”,他们的意见不能代表全校所有学生,尤其是那些可能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样本选择有偏差。
- 数据误用/错误解读:数据本身可能正确,但解读方式错误。
- 例:去年,A产品销量增长了10%,B产品增长了5%,A产品比B产品更受欢迎。
- 批判:虽然A的增长率更高,但B的基数可能远大于A,A卖了100件,B卖了10000件,绝对销量上,B可能更受欢迎。
类比谬误 作者通过比较两个不相似的事物来得出结论。
- 例:我们公司应该像苹果公司一样,简化产品线,专注于少数几款明星产品,这样也能取得巨大成功。
- 批判:苹果公司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强大的研发能力、庞大的生态系统等多种复杂因素,仅仅模仿其“简化产品线”这一策略,而忽略其他关键要素,是无效的类比。
二分法谬误 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两个选项。
- 例:我们要么选择发展重工业,要么就永远落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
- 批判: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重工业,还可以发展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旅游业等,作者忽略了其他多种可能性。
以偏概全 根据少数或个例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 例:我上个月在一家新开的餐厅吃了顿饭,味道很差,这家餐厅的菜肯定很难吃。
- 批判:一次糟糕的用餐体验不足以代表这家餐厅的整体水平,可能那天厨师状态不好,或者我点的那道菜是餐厅的弱项。
循环论证 结论本身就是前提的另一种说法,没有提供任何新信息。
- 例:这本书是最好的畅销书,因为它卖得比任何其他书都好。
- 批判:“卖得最好”和“是最好的”在这里被混为一谈,作者只是在用同义词重复自己的观点,而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它为什么“最好”。
写作结构:文章怎么组织?
一篇高分Argument通常遵循“总-分-总”的结构,清晰明了。
第一段:开篇 - 清晰表明立场
- 任务:简要概括论证的核心内容,并明确指出其论证存在缺陷,缺乏说服力。
- 句式: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重述作者的结论].
- To support this claim,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简要列举主要证据].
- However, this argument is flawed and unconvincing for several critical reasons.
第二、三、四段:主体段落 - 逐批驳核心谬误
- 任务:选择2-4个最主要、最核心的逻辑漏洞进行深入分析,每个段落只讨论一个漏洞。
- 结构(黄金三段式):
- 主题句:开门见山,指出本段要分析的谬误类型。
- e.g., The primary flaw in this argument is that it commits a fallacy of false causality.
- e.g., Another issue with the argument is that the evidence provided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ly unrepresentative sample.
- 分析论证:解释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并指出这个推理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一定要引用原文中的具体信息来支撑你的批判。
- e.g., The author asserts that [引用原文A] and concludes that [引用原文B]. However, the author fails to consider...
- 举例或假设:通过举一个反例或做一个合理的假设,来强化你的批判,说明如果这个漏洞存在,论证就会不成立。
- e.g., For instance,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hat...
- e.g., Unless the author can rule out other potential factors..., the conclusion remains doubtful.
- 主题句:开门见山,指出本段要分析的谬误类型。
第五段:- 总结并指出改进方向
- 任务:总结你指出的主要逻辑漏洞,并可以简要提出如果作者如何改进论证,才能使其更有说服力。
- 句式:
- In summary, the author's argument is not well-reasoned. It suffers from several logical fallacies, such as [总结谬误1, 谬误2].
- To strengthen the argument, the author would need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指出需要补充的证据,例如排除他因、提供有代表性的样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