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叹作结,余音绕梁
文章如舟,字句为桨,而结尾,便是那承载着千言万语、最终靠岸的港湾,一篇好的文章,其结尾不应是草草的收场,而应是情感的升华,是思想的凝聚,是留给读者悠长回味的余音,在这众多结尾的艺术中,以一句发自肺腑的感叹句作结,无疑是最具力量、最能直击人心的选择。

感叹句,以其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独特的句式结构,天然地带有一种催人奋进、引人共鸣的力量,它不像陈述句那般冷静客观,也不像疑问句那般引人思索,而是将作者积蓄已久的情感——或赞叹、或激动、或悲伤、或期盼——如火山喷发般,在文章的最后一刻,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这股情感的洪流,能瞬间冲破文字的壁垒,让读者与作者的灵魂产生最直接、最深刻的碰撞。
回想那些经典名篇,我们不难发现感叹句结尾的妙处,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没有选择平铺直叙地控诉,而是发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呐喊:“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不仅仅是结束,更是一种战斗的檄文,一种时代的号角,将悲愤与希望熔铸成永恒,至今读来仍觉心潮澎湃,又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细致描绘了父亲蹒跚买橘的感人场景后,结尾处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看似平淡,却蕴含了无尽的思念、愧疚与感动,这一声“感叹”,是所有铺垫的最终落点,是情感的宣泄口,让那份深沉的父爱穿越时空,温暖了无数读者的心。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中,运用感叹句结尾,同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我们在文中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结尾处一句“啊,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便能将自豪之情推向顶峰,使文章的立意得到升华,当我们在文中讲述了一段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结尾处一句“终于,我成功了!”,那份喜悦与释然便能感染每一位读者,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它如同一座灯塔,在文章的航程即将结束时,为读者照亮前行的方向,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叹句的结尾并非可以随意滥用,它必须建立在文章扎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基础之上,倘若前文空洞无物,结尾的感叹便会显得矫揉造作,成为无病呻吟,只有当文章的情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如同满弓之箭,一触即发时,这声感叹才能如离弦之箭,精准而有力地射中读者的心灵。
让我们学会在文章的结尾处,奏响这情感的最强音,用一句饱含深情的感叹,为我们的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它不仅是结束,更是开始——是情感共鸣的开始,是思想启迪的开始,是让文章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开始,以感叹作结,让文字的力量穿透纸背,余音绕梁,久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