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秋天保健小常识画一画

秋天,这个被诗人们誉为“金秋”的季节,以其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特质,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惬意与舒畅,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也是自然界由阳盛转阴消的过渡时期,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也变得愈发干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感冒、咳嗽、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掌握科学的秋季保健知识,如同为健康穿上了一件“隐形衣”,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秋日的美好,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以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及防病五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秋季保健的小常识。

秋天保健小常识画一画

饮食调理:润燥滋阴,均衡为先

秋季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燥邪”当令,易伤津液,导致人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便秘等“秋燥”症状,饮食调理应以“滋阴润燥”为基本原则。

  1. 多食白色食物,滋阴润肺
    根据中医“五色入五脏”理论,白色入肺,秋季宜多吃白色食物以养肺,如梨、百合、银耳、莲藕、山药、荸荠、白萝卜等,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生食、炖煮皆宜;银耳百合莲子羹则是经典的秋季润燥甜品,能滋阴润肺、养心安神;莲藕生食能清热凉血,熟食能健脾开胃;山药则能健脾益气、补肾固精。

  2. 适量酸味,收敛肺气
    秋季肺气当令,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辛味食物则发散,故应减少辛散之品(如辣椒、花椒、生姜等),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苹果生津止渴,石榴涩肠止血,葡萄补气养血,柚子理气化痰,这些水果都是秋季的佳选。

  3. 补充水分,少量多次
    秋季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加快,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外,还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以温开水、淡茶水为宜,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也可以尝试蜂蜜水、梨水、菊花茶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起到润燥的作用。

  4.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在注重润燥的同时,仍需保证营养均衡,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鸡蛋、牛奶及豆制品等,以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有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种变化,调整作息。

  1. 早卧早起,养收之道
    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达,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秋乏,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修复。

  2.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秋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之后,更应及时添加衣物,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但“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需特别注意腹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因受凉而引发感冒或旧疾复发。

  3. 保持室内湿度,缓解干燥
    秋季空气干燥,室内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地面洒水、放置一盆水等,增加空气湿度,要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运动适度:量力而行,强身健体

秋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节,适宜的运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秋乏症状,但秋季运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宜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可进行散步、慢跑、登高、太极拳、瑜伽、游泳等舒缓的有氧运动,登高望远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舒缓心情,是秋季颇具特色的运动方式。

  2. 控制运动强度
    秋季人体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不宜过大过猛,以免出汗过多,耗损津气,导致阳气外泄,应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3. 注意运动时间
    秋季早晚气温较低,宜选择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等气温较适宜的时间进行运动,避免在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换上干爽衣物,防止着凉。

情志调摄:安神定志,避免悲秋

秋季万物凋零,草木枯黄,人们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即“秋愁”或“悲秋”,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降低免疫力。

  1. 培养乐观心态
    要主动调整心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书法、养花等,以保持心情舒畅。

  2. 登高赏秋,舒缓情绪
    秋季登高,远眺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有助于开阔心胸,舒缓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也可以到公园、郊外散步,感受秋日的宁静与美好。

  3.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持情绪稳定的基础,应保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入睡。

防病保健:未雨绸缪,远离疾病

秋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需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 预防感冒
    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适当服用板蓝根、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以预防感冒。

  2. 防治呼吸道疾病
    秋季干燥,易引发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应注意补水,多吃润肺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烟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

  3. 调理肠胃
    秋季也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4. 皮肤护理
    秋季皮肤干燥,应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沐浴露,洗浴后及时涂抹润肤露,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保持皮肤水润。

秋季养生食材推荐表

食材类别 推荐食材 主要功效 食用建议
水果类 梨、苹果、葡萄、石榴、柚子 生津润燥、滋阴润肺、收敛肺气 生食、榨汁或煮水食用
蔬菜类 百合、银耳、莲藕、山药、白萝卜、菠菜 滋阴润肺、健脾开胃、清热凉血 炖汤、炒食或凉拌
蛋白质类 瘦肉、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 增强免疫力、补充营养 清蒸、煮汤或做成豆制品
其他 蜂蜜、核桃、芝麻 润肠通便、补肾益精 蜂蜜水、煮粥或作为零食

掌握以上秋季保健小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就能有效应对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和谐,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收获健康,收获快乐,享受每一份秋日的美好与宁静。


FAQs 相关问答

秋季“贴秋膘”是否人人都需要?如何科学贴秋膘?
解答:“贴秋膘”是传统习俗,但并非人人都需要,对于夏季因食欲不振、体重偏瘦的人群,适当增加营养,补充能量,是有益的,但对于本身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或夏季体重并未明显下降者,则不宜盲目“贴秋膘”,以免加重身体负担,科学“贴秋膘”应遵循“均衡营养、适量补充”的原则,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奶类、新鲜蔬果和坚果等,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同时结合适量运动,保持能量平衡。

秋季皮肤干燥瘙痒,除了多喝水和用护肤品外,还有哪些调理方法?
解答:秋季皮肤干燥瘙痒除了外部保湿和内部补水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1.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摄入,如胡萝卜、南瓜、橙子、猕猴桃、坚果、植物油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增强皮肤的锁水能力和抗氧化能力;2. 中药调理: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润肤作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玉竹、当归、枸杞等,泡水喝或煮粥食用;3. 避免诱因:减少洗澡次数,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少用或不用碱性较强的沐浴露,洗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露;穿着宽松、柔软、纯棉的衣物,避免摩擦刺激;4.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中;5.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也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如果皮肤瘙痒严重,出现红斑、丘疹、脱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皮肤病的可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