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湖里区教育局惠民政策2025年最新落地,哪些群体能受益?

湖里区教育局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惠民性政策,从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质量提升、特殊群体关爱等多个维度发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湖里区教育局惠民性政策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入学难”问题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学位紧张问题,湖里区教育局通过“新建改扩建+挖潜扩容”双轮驱动,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近三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5400个,有效缓解了高厝、殿前等片区的入学压力,实施“名校+弱校”“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12个教育集团,覆盖45所学校,通过师资共享、课程共建、管理互通,让薄弱校快速提升办学水平,2025年,集团化办学学校优质课程覆盖率提升至92%,家长满意度达98%。

实施“暖心教育”工程,关爱特殊群体成长
为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湖里区教育局构建了“精准识别、多元帮扶、全程跟踪”的保障体系,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建立“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位一体模式,2025年共为132名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服务,送教课时达2800余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积分入学”优化政策,将社保缴纳年限、居住年限等权重提升至70%,2025年帮助2800余名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学率达95%,设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每年投入500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全学段,累计受益学生超8000人次。

深化“双减”政策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围绕“减负提质”目标,湖里区教育局出台《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提供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科普教育等三大类50余项课程,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参与率达100%,学生满意度达96%,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定期公布合规机构名单,2025年关停违规培训机构23家,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在体育美育方面,实施“一校一品”工程,要求每所学校至少打造1项特色体育或艺术项目,2025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92.6%,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湖里区教育局实施“名师培养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培养市级以上名师56名、骨干教师320名,建立“新教师导师制”,为每位新教师配备1名市级以上名师作为导师,帮助其快速成长,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打破校际壁垒,促进师资合理流动,2025年交流轮岗教师达45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有效提升了薄弱校师资力量。

湖里区教育局惠民政策成效概览
| 政策领域 | 核心措施 | 2025年成效数据 |
|----------------|-----------------------------------|-----------------------------------|
| 资源均衡 | 新建改扩建学校、集团化办学 | 新增学位5400个,集团化覆盖45校 |
| 特殊群体关爱 | 送教上门、积分入学优化、教育资助 | 132名残疾儿童送教,随迁子女公办入学率95% |
| “双减”落实 | 课后服务“5+2”、校外机构整治 | 课后服务参与率100%,关停违规机构23家 |
| 师资建设 | 名师培养、新教师导师制、区管校聘 | 培养名师56名,交流轮岗教师450人 |

相关问答FAQs
Q1: 湖里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申请公办学校学位?
A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通过“厦门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系统”申请,需满足“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亲(或母亲)的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及积分入学条件,积分由社保缴纳年限、居住年限、社保单位缴纳情况等组成,每年5月公布积分分数线,达到分数线的由教育局统筹安排至公办学校。

Q2: 课后服务是否收费?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A2: 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基本托管服务(作业辅导)免费,特色拓展课程(如艺术、体育、科普等)根据成本收取少量费用,每学期不超过300元/生,服务内容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开展阅读指导、组织体育活动、开设兴趣社团等,具体课程由各校根据学生需求制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