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

杭州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核心,通过规范招生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便民服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下从政策背景、基本原则、招生范围、报名方式、录取流程及特殊群体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政策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杭州市持续推进“学在杭州”品牌建设,义务教育招生政策不断完善,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继续实行“公民同招”,即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政策旨在缓解“择校热”现象,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基本原则
- 免试就近入学:公办学校严格执行“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按学区划分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 公平公正公开:招生计划、报名条件、录取结果等信息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招生范围与对象
-
公办学校:
- 学区划分:各区教育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户籍、房产等情况划定学区,每年6月公布学区范围。
- 招生对象:年满6周岁(2025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需满足“住、户一致”等条件,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 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房产一致:优先安排入学。
- 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一致但房产不一致:由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
- 无杭州户籍但符合随迁子女条件:需提供父母居住证、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由居住地所在区统筹安排。
-
民办学校:
- 招生对象面向杭州市区(含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等)符合入学条件的儿童少年。
- 实行“分类报名、电脑随机录取”,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的,一次性全部录取;超过计划的,由区教育部门组织电脑随机派位。
报名方式与流程
- 报名时间:通常在每年6月,具体日期由市教育局统一公布。
- 报名平台:通过“杭州市小学一年级入学管理系统”或“浙里办”APP进行线上报名。
- 流程说明:
- 公办学校报名:家长登录平台填写儿童信息,上传户籍、房产等证明材料,系统自动审核或线下核验。
- 民办学校报名:家长只能选择一所民办学校报名,报名后不可更改。
录取与注册
- 公办学校录取:
7月上旬完成录取,按“住、户一致”优先原则依次录取,未录取的由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至有空余学位的学校。
- 民办学校录取:
7月中旬完成电脑随机派位,录取结果实时公布,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儿童,自动纳入公办学校招生流程,按“同类排序靠后”原则统筹安排。
- 注册学籍:9月,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学校在10月前完成学籍注册。
特殊群体保障
- 随迁子女:需同时满足“父母一方持有杭州有效居住证”“连续缴纳1年社保”等条件,由居住地所在区统筹安排入学。
- 残疾儿童: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保障“一人一案”教育安置。
- 政策优待对象:如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等,按相关规定优先安排入学。
政策监督与咨询
- 监督机制:设立招生监督电话(如市教育局:0571-87709455),接受家长和社会举报。
- 咨询渠道:各区教育部门、学校官网及“杭州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详细政策解读,家长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咨询。
相关问答(FAQs)
Q1:如果户籍与房产不一致,会影响公办学校录取吗?
A:是的,杭州市公办学校录取优先满足“住、户一致”的儿童,即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房产均在学区内,若户籍与房产不一致,将由区教育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可能被调剂至较远学校,建议家长提前了解学区划分,尽早调整户籍或房产。
Q2:民办学校报名后可以放弃录取吗?
A:可以,若家长在民办学校录取后决定放弃,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录取学校提交书面申请,逾期未注册的视为自动放弃,放弃后,儿童将纳入公办学校招生流程,按“同类排序靠后”原则统筹安排,可能影响公办学校的录取顺序,建议家长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民办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