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常州教育局奥数政策有何新变化?

近年来,奥数培训一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过度化、功利化倾向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也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常州市教育局针对这一现象,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导向,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奥数教育的政策举措,旨在引导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政策既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彰显了地方政府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决心。

常州教育局对奥数政策

政策背景:从“全民奥数”到理性回归

长期以来,奥数作为一项数学竞赛活动,其初衷是选拔和培养数学特长生,随着升学竞争加剧,奥数逐渐异化为“小升初”“初升高”的“敲门砖”,各类培训机构借机炒作,导致“全民奥数”愈演愈烈,学生为追求竞赛成绩被迫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不仅挤压了休息和综合素质发展空间,还引发了教育焦虑,在此背景下,常州市教育局明确表态,奥数教育必须回归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的本质,严禁将其与升学挂钩,并通过政策设计切断奥数与功利性选拔之间的联系。

核心政策内容:多维度规范奥数生态

常州市教育局对奥数政策的调整,覆盖了培训市场、学校教学、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治理方案。

严格规范培训市场,遏制违规行为

  • 机构资质审核:明确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奥数类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且教学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未取得资质的机构一律关停,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等违规行为被严厉禁止。
  • 培训时间与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培训机构不得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杜绝高收费、乱收费现象。

学校层面:严禁“奥数化”教学,推动课堂提质

  • 禁止与升学挂钩:明确学校不得将奥数成绩作为招生、分班的依据,严禁教师组织或推荐学生参加未经教育部门认可的奥数竞赛。
  • 优化课堂教学:要求学校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单纯追求竞赛技巧,通过校本课程、兴趣小组等形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但坚持“自愿参与”原则。

评价机制改革:树立科学育人导向

  • 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纳入评价体系,弱化考试分数在升学中的作用,引导家长和学生理性看待奥数。
  • 加强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公开课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双减”政策理念,破除“唯分数论”观念,营造不盲目跟风报班的社会氛围。

政策实施成效与挑战

(一)初步成效

自政策实施以来,常州市奥数培训市场明显降温,违规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减少,学生课外负担有所减轻,学校课堂教学更注重基础和能力培养,家长的教育观念逐步转变,部分学生开始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参与数学拓展活动。

(二)面临挑战

尽管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培训机构转入“地下”或以“思维训练”“素养提升”等名义变相开展奥数培训;少数家长对“减负”存在误解,担心孩子竞争力下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升学压力仍间接影响奥数热。

未来展望: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政策效果,常州市教育局计划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动态监管,利用技术手段监测违规培训行为;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三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向薄弱学校倾斜,从根源上缓解升学焦虑。

相关问答FAQs

Q1:常州市教育局是否完全禁止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A1:并非完全禁止,而是强调“规范”和“理性”,政策禁止的是将奥数竞赛与升学挂钩、违规组织超纲培训等行为,对于教育部门认可的、以兴趣培养和特长发展为目的的竞赛,学生可自愿参与,但学校不得强制或变相要求参加。

Q2: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奥数教育?
A2: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成才观,认识到奥数仅是数学兴趣培养的一种形式,并非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建议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天赋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跟风报班,同时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如阅读习惯、运动能力和社交技能等,为其长远成长奠定基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