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双边讨论题型,也是雅思写作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题目涉及科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这是一个贴近生活、具有思辨空间的话题。

题目回顾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has mad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maintain friendships and make new ones, while others think that it has made relationships less genuine.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中文翻译: 一些人认为,科技让人们更容易维持友谊和结交新朋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科技让人际关系变得不那么真诚。 讨论双方观点并给出你自己的看法。
题型分析
- 题型: 双边讨论。
- 核心任务:
- 讨论观点A: 科技如何让交友更容易、更方便。
- 讨论观点B: 科技如何让关系变得不那么真诚。
- 给出你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哪个观点更有说服力?或者你有综合性的看法?这是文章的灵魂,必须清晰明确。
思路解析与观点构建
在动笔之前,我们需要为每个观点构建具体的论点和论据,这能让我们的文章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科技让交友更容易
这个观点的核心是“便利性”和“广度”。
-
核心论点1:打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
- 论据:
- 社交媒体: 像Facebook、Instagram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老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即时了解对方的近况,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 即时通讯: 微信、WhatsApp、Telegram等工具,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进行文字、语音甚至视频通话,沟通成本极低,频率可以很高。
- 共同兴趣社群: 无论是游戏公会、豆瓣小组还是Reddit的子版块,科技为拥有相同爱好的人提供了相遇的平台,让人们可以轻松找到“同好”,建立基于共同兴趣的友谊。
- 论据:
-
核心论点2:降低了社交门槛和压力。
- 论据:
- 异步沟通: 对于内向或社交焦虑的人来说,文字交流比面对面的实时对话压力小得多,他们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如何回应,避免了尴尬的沉默。
- “破冰”更容易: 在网络上,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对方动态等低风险、低压力的方式开始互动,为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铺平了道路。
- 论据:
科技让关系变得不那么真诚
这个观点的核心是“深度”和“真实性”。
-
核心论点1:沟通浅层化,缺乏情感深度。
- 论据:
- “点赞之交” (Superficial Connections): 很多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关系仅仅停留在互相点赞和评论,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理解,这种关系是脆弱和肤浅的。
- 非语言线索的缺失: 沟通不仅仅是语言,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来感知对方的真实情绪,线上文字交流完全丢失了这些重要信息,容易导致误解,也无法建立真正的情感共鸣。
- 论据:
-
核心论点2:导致“在场缺席”和关系疏离。
- 论据:
- “Phubbing” (手机冷落): 在朋友聚会或家庭活动中,人们常常各自低头看手机,虽然物理上在一起,但精神上却是孤立的,这种行为会伤害在场亲友的感情,削弱现实关系的质量。
- “算法茧房” (Algorithmic Bubbles): 社交媒体的算法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内容,这可能导致我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人和事,视野变得狭隘,难以接触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朋友,不利于建立多元和真实的人际关系。
- 论据:
个人观点
对于个人观点,我们不应简单地选择一边倒,而应展现出思辨性,一个更成熟、更有深度的看法是: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它既可以成为维系深度关系的强大工具,也可能催生出大量浅层化的社交泡沫,真诚关系的建立,仍需依赖我们投入真实的情感和面对面的互动。
这个观点承认了科技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其潜在风险,并将最终的决定权归于“人”的使用方式,显得更加客观和全面。
文章结构建议
标准的四段式结构非常适合这道题。
-
第一段:引言
- 背景引入:科技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际关系。
- 题目转述:用不同的词汇重述题目中的两种对立观点。
- 亮明你的个人观点:清晰地陈述你的核心论点(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其影响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
第二段:讨论观点A (科技让交友更容易)
- 段落主题句:明确指出科技极大地便利了社交。
- 论述1:阐述其如何打破时空限制(社交媒体、即时通讯)。
- 论述2:阐述其如何降低社交门槛(异步沟通、兴趣社群)。
- (可选)让步句:这种便利性也有其局限性。
-
第三段:讨论观点B (科技让关系不那么真诚)
- 段落主题句:明确指出科技也可能削弱关系的真实性和深度。
- 论述1:阐述其如何导致沟通浅层化(“点赞之交”、非语言线索缺失)。
- 论述2:阐述其如何导致现实关系疏离(“Phubbing”、算法茧房)。
- (可选)让步句:我们不能因此全盘否定科技。
-
第四段:结论
- 总结段:重申双方观点的核心。
- 重申你的个人观点:用不同的语言再次强调你的立场。
- 展望或建议:可以提出建议,例如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平衡线上与线下的社交,利用科技的优势,同时珍视并投入时间进行面对面的真实互动,以构建更真诚、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词汇与句式亮点
-
话题词汇:
- 科技: technology, digital tool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 交友: make/maintain/foster friendships, build social connections
- 便利性: convenience, accessibility, breaking down geographical barriers
- 真诚: genuineness, authenticity, depth of connection
- 浅层化: superficiality, shallowness
- 社交焦虑: social anxiety
- 非语言线索: non-verbal cues
- 算法茧房: filter bubbles, echo chambers
-
高分句式:
- 让步状语从句: While technology has undoubtedly brought people closer in terms of convenience, it has simultaneously created new challenges for the genuineness of our relationships.
- 状语前置: Enabled by platforms like Facebook and Instagram, individuals can now effortlessly maintain contact with friends across the globe.
- 倒装句: Only through conscious effort can we ensure that technology serves as a bridge to deeper connections, rather than a barrier to them.
- 名词化: The convenience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often comes at the expense of emotional depth. (用名词化结构
convenience和expense使句子更紧凑)
希望这份详细的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目,并构思出高质量的作文,祝你备考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