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防空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
《我是勇敢的小卫士》——中班防空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 初步了解“防空警报”是什么,知道听到警报声需要保护自己。
- 认识两种常见的防空警报信号: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和解除警报(连续鸣响)。
- 知道在听到警报后,应该去哪里躲避(如:坚固的桌子下、墙角、远离窗户等)。
-
技能目标:
- 学习并掌握“躲避”的基本动作:迅速蹲下,双手抱头,躲在桌子下或墙角。
- 能够跟随老师的指令,进行简单的疏散演练,并做到不推挤、不慌乱。
-
情感目标:
- 消除对警报声的恐惧心理,建立“警报声是提醒我们保护自己”的正确认知。
- 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感受集体互助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 多媒体课件/PPT: 包含卡通图片(如:警报器、小动物躲避、坚固的房屋、窗户玻璃破碎等)、简短的动画视频。
- 音效: 预先警报声、解除警报声的音频。
- 道具: 小熊、小兔子等毛绒玩具(用于情景模拟)、小枕头或靠垫(模拟保护物)。
- 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的一角布置一个“安全角”(如:用桌子搭成的“小堡垒”),或在墙上贴上“安全区”的标志。
-
经验准备:
- 幼儿有过在游戏中“躲猫猫”的经验。
- 教师提前熟悉防空警报的信号和含义。
活动过程
(一) 导入环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
情景故事:
- 教师出示小熊和小兔子的毛绒玩具,开始讲故事:“森林里住着快乐的小熊和小兔子,有一天,天上突然传来了一种‘呜呜呜——呜呜呜——’特别响的声音,小熊和小兔子有点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小熊和小兔子听到这个声音应该躲到哪里去呢?”
-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
揭示主题:
- 教师出示警报器的图片或播放一小段预先警报声:“这个声音叫做‘防空警报’,它不是坏人在捣乱,而是像一个勇敢的‘安全卫士’在提醒我们:‘危险来了,快快保护好自己!’”
- 出示活动主题海报《我是勇敢的小卫士》,告诉幼儿今天我们都要学习变成勇敢的小卫士,保护自己和好朋友。
(二) 展开环节:认识警报,学习躲避 (约15分钟)
-
认识“安全卫士”的声音:
- 播放预先警报声: “小朋友们,仔细听,这就是‘安全卫士’第一次提醒我们的声音,它告诉我们,可能有点小危险,我们要做好准备。”
- 播放解除警报声: “再听这个声音,‘滴滴滴——滴滴滴——’,这是‘安全卫士’在说:‘危险过去啦,大家可以出来啦!’”
- 小游戏“听声辨物”: 教师播放两种警报声,让幼儿举手分辨是哪种声音,对反应快的幼儿给予表扬。
-
学习“躲避”的本领:
- 讨论“躲哪里”:
- 教师提问:“听到‘呜呜呜’的警报声,我们应该躲到哪里才最安全呢?”
- 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 安全的地方: 坚固的桌子下、墙角、小房间内(如卫生间)、远离窗户和玻璃。
- 危险的地方: 窗户边、大吊灯下、玻璃柜旁。
- 学习“躲避”动作:
-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听到警报,我们要像小乌龟一样,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蹲下来,然后用我们的小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小脑袋,说:‘小脑袋,我最重要,抱住你,我不怕!’”
- 幼儿集体练习: 播放预先警报声,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安全地点(桌子下、墙角),并练习蹲下、抱头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 讨论“躲哪里”:
-
情景模拟“保护小动物”:
- 教师将小熊、小兔子玩具放在“危险”位置(如靠近窗户的椅子上)。
- 发出警报声,引导幼儿:“小熊和小兔子害怕了,我们快去当小卫士,把它们带到安全的地方来吧!”
- 幼儿将小熊、小兔子抱到“安全角”或桌子下,并帮它们做出“抱头”的姿势。
- 这个环节能将知识转化为游戏,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三) 结束环节:实战演练,巩固经验 (约10分钟)
-
“紧急疏散”演练:
- 教师说明:“现在我们要进行一次小小的演习,听到解除警报声后,我们要像小火车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安静、快速地排队,走到我们的‘户外安全区’(操场上的指定地点)。”
- 播放预先警报声: 幼儿在室内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 等待片刻后,播放解除警报声: 教师发出指令:“警报解除,小卫士们,排好队,跟着老师去安全的地方!”
-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小手搭着前面小朋友的肩膀,安静、有序地走到指定地点,教师强调“不推挤、不奔跑、安静走”。
-
活动总结与延伸:
- “今天我们认识了勇敢的‘安全卫士’——防空警报,还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只要我们记住‘听警报、找地方、蹲下来、抱脑袋’,就能保护好自己,都是最棒的勇敢小卫士!”
- 延伸活动:
- 美工区: 提供彩纸、画笔,让幼儿画出“我躲在安全的地方”的图画。
- 角色扮演区: 投放警报器玩具、枕头等,让幼儿继续玩“安全卫士”的游戏。
- 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群,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内容,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家中一起玩“躲避游戏”,或在家中规划一个“安全角”,共同巩固安全知识。
活动反思
- 成功之处: 整个活动以故事和游戏贯穿,幼儿参与度高,兴趣浓厚,通过情景模拟和实战演练,幼儿基本掌握了躲避动作和简单的疏散流程。
- 改进之处: 对于个别性格内向、胆小的幼儿,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确保他们能跟上集体活动,在演练环节,可以增加“老师在哪里”的环节,让幼儿知道在危险中要听从老师的指挥。
- 安全提示: 所有演练必须在确保幼儿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场地需提前清理,避免磕碰,重点是培养意识和秩序,而非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