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四川省2025教育信息化新政策有哪些重点?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政策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标

四川省作为西部教育大省,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挑战,为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四川省先后出台《四川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政策目标包括: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应用格局(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强调夯实信息化硬件基础,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省中小学(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超95%,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川省还积极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智慧校园”创建,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升级改造网络环境。

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为解决优质资源不足问题,政策鼓励建设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资源,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学段学科,平台引入“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模式,通过“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凉山州、甘孜州等民族地区通过“专递课堂”,与成都、绵阳等优质学校实现实时互动教学,显著提升了当地教学质量。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政策将信息素养培养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全员培训,重点提升教师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能力,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2025年,四川省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评选”“师生信息素养大赛”等活动,累计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

依托“四川省教育大数据中心”,政策推动教育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通过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生考试、学籍管理、教育监测等业务的数字化办理,提升管理效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

成效与挑战

经过多年推进,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等新模式广泛应用,尤其在疫情期间保障了“停课不停学”,但政策实施仍面临挑战,部分农村学校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现象,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四川省将继续深化教育信息化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优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功能,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二是加强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开发具有四川特色的本土化资源;三是完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硬件+软件+培训+服务”的一体化保障机制,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问答FAQs

Q1: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政策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A1:通过“三个课堂”模式(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政策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实现跨区域共享,推进宽带网络和多媒体教室全覆盖,缩小城乡硬件差距,并通过省级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免费优质课程,让偏远地区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Q2:政策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A2:政策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资源开发、智慧课堂应用等,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竞赛、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校本研修等方式,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并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提升机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