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福州高校最新政策有哪些变化?对在校生和考生有何影响?

福州市教育局高校政策近年来持续优化,旨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政策体系涵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通过系统性举措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福州市教育局高校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标

福州市作为福建省会,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平台优势,明确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培育一流学科”的目标,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出台《福州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5年)》,核心目标包括: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深化高校与产业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造区域高等教育高地。

重点政策内容

学科专业优化与建设

  • 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高校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前沿学科,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学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
  • 重点学科扶持: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优先布局对接福州“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主导产业的学科方向。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产业学院建设:鼓励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如福州大学与字节跳动共建“数字媒体产业学院”,目前已培育15个省级示范产业学院。
  • 实习实训基地:要求高校与本地企业共建不少于200个校外实践基地,推动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提升实践能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

  • 高层次人才专项:实施“闽都学者计划”,对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并支持高校组建创新团队。
  • 教师能力提升:建立高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三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一线实践,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发展与就业支持

  • 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金与场地支持。
  • 就业质量提升:建立高校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对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同时拓展“榕台”“榕港”高校就业合作渠道。

政策实施成效

通过三年行动,福州市高等教育资源显著扩容:高校在校生规模突破35万人,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42个,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提升至58%,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为福州建设“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一步,福州市教育局将重点推进“高校集群化发展”,支持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等应用型高校转型,深化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部属高校的市校合作,同时探索“高校+园区+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


相关问答FAQs

Q1:福州市教育局对高校学科建设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A1:福州市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方式支持学科建设,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资助省级以上一流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对连续两年评估不合格的学科削减招生计划,激励高校优化学科布局。

Q2:高校如何参与福州地方产业协同发展?
A2:高校可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参与:一是共建产业学院或研究院,如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合作“鲲鹏产业学院”;二是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教育局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三是联合培养定制化人才,如“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