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山东教育网新政策10条10月实施?中小学家长最关心啥变化?

山东教育网近日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旨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山东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政策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共计10条具体措施,每一条都直指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方向,也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山东教育网新政策10条

聚焦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新政策首先强调要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攻坚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强校带弱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确保优质师资合理流动,政策还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政策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政策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研课程标准,计划每年遴选10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还将完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可度,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提升高等教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新政策聚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实施“双高计划”和“双一流”建设提质工程,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省属高校特色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打造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政策还鼓励高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和山东发展储备高端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根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政策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多项举措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地位待遇,包括: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一批高水平教育人才;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四唯”倾向,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吸引和稳定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政策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新政策明确将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计划建设省级教育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教育数据资源,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特别是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支持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学习和精准化辅导,还将加强师生数字素养培育,提升其适应数字社会发展的能力。

为更清晰地展示部分重点政策内容,特整理如下简表:

政策领域 核心措施 预期目标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实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轮岗 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双减”政策落实 优化作业设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规范校外培训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支持高职升格职业本科;遴选产教融合型企业;深化校企合作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实施“双一流”建设提质;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工程;深化职称改革;保障教师待遇;加强乡村教师支持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育软实力

这些新政策的出台,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立足教育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政策体系,将有力推动山东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迈进,为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将认真学习领会政策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FAQs 相关问答:

问题1:新政策中提到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攻坚行动”具体将如何推进,家长和学生能感受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解答: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攻坚行动”将通过“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的方式推进,硬件上,持续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校舍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标准化配置,软件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通过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实现管理经验、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的共享;严格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确保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家长和学生将感受到:家门口的好学校多了,择校热降温了;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缩小了,孩子能享受到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课后服务更丰富多样,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方法更科学先进。

问题2:针对职业教育,新政策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将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解答: 新政策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三大突破:一是“真融合”,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如参股、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企业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办学主体”;二是“深合作”,推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实训、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三是“强激励”,对认定为产教融合型的企业,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上给予倾斜,如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等,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学生学到的是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就业前景更广阔;实训条件更贴近生产实际,动手能力更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将不断提高,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路径将更加畅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